雙城論壇中、台北市長柯文哲不僅會晤上海市長應勇,也會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這是目前台灣具有綠營背景的最高行政職位者,會見大陸當局主管兩岸事務最高位階官員。
張志軍認為,無論那個黨派、團體、人士,只要對「兩岸關系性質」具正確認知,大陸表示歡迎;兩岸是割捨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一家親,家和萬事興。
柯文哲則表示台灣與大陸同文同種,應加強交流合作,呼應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所倡議的「兩岸一家親,命運共同體」提法。雙方善意的表達,果不出其然,引發熱議。
部分獨派團體人士不僅至機場抗議,批評柯文哲是「政治小三」,泛綠陣營質疑其兩岸政治立場,背離蔡政府兩岸政策主軸;配合大陸當局的兩面性統戰策略。
其次,柯文哲的兩岸政策論述,能夠獲得大陸當局的認可,主要是對「九二共識」與「一個中國原則」表示理解與尊重,並不公開挑戰,他認為「一個中國不是問題」、沒有人認為有「兩個中國」,這頗為符合「兩岸一國」、「憲法一中」的兩岸關係定位。
他在在「九二共識」議題上,強調在既有政治基礎上,維護兩岸已簽署的協議,特別是在經濟互相依賴的狀態下,兩岸合作互蒙其利,可以「理解並尊重大陸對九二共識的堅持」。
再者,柯文哲釋出政治善意,強調既有政治基礎維護兩岸已簽署協議,其實這些「既有政治基礎」係奠立在馬英九政府執政時期所提「不統、不獨、不武」及「九二共識」基礎。
對此,國台辦回應強調只要是對兩岸關係的性質有正確認知,兩岸城市交流就持積極、開放的態度,顯然兩岸城市交流是界定在「一國內部性質」。
最後,柯文哲表達對中華民族主義與振興中華的認同,顯示認同兩岸文化血緣的共源關係。
儘管彭明敏、謝長廷皆曾倡議「命運共同體」,但侷限在台灣而非兩岸。
柯文哲的民族認同,促使大陸當局認定雖然具有綠營背景,但仍是「人民內部矛盾」而非「敵我矛盾」之衝突,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柯文哲雖強調理解並尊重大陸當局對「九二共識」及「一個中國」的堅持,並未持否定態度,但兩岸終局狀態也未言明。顯然,柯文哲還要在兩岸論述上再加以系統化、理論化,才能建立更完整兩岸政策體系,以取得兩岸政策主導權。
柳金財(宜蘭縣/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