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為建立台語文化傳播平台,並推動母語教育,三十四個民間團體串聯催生「台語公共電視台」,文化部長鄭麗君表態支持。然而,在國家經費有限、台語電視人才不足的情況下,與其虛擲寶貴資源成立台語電視台,不如先將原民台、客語台和台語台整併,另要求其他電視台增加台語節目時段,並從設立台語公共廣播電台開始。
國家資源有限,財政更是拮据,現在已經有原民台和客語台,有必要再成立台語台來搶資源嗎?未來如果新移民也要求比照辦理,國家預算負擔得起嗎?
與其為每一種地方語言或少數族群成立一個專屬的電視台,不如予以整併,既節約經費,也可以將資源集中運用,反可壯大電視台,並提升節目水準。
再者,基於政治意識形態辦理的事物,常常是成功者稀少,失敗的居多,就以學校的鄉土語言課來說,每周一節,只要有一位學生選讀就要開課,結果不但排擠其他學習領域,且造成教育資源過度浪費,未來台語公共電視台應該避免重蹈覆轍。
想要成立台語電視台,必須先儲備相關人才,看看現在各電視台的台語主播、主持人,台語說得並不流利,倉促成立台語公共電視台,人才跟經費必定捉襟見肘,非從頭籌畫不可。
人才培育必須假以時日,不是今天說,開始做,明天就有足夠而適當的人才,所以與其趕鴨子上架,不如先整併成一個綜合台,待時機成熟後,再依照各地方語系獨立出去。
地方性語言的電視台觀眾有限,電視台的營運也有其難度,經費有賴政府補助,然而各種公共電視台愈來愈多,政府資源一再被稀釋,在僧多粥少的情況下,不利公共電視台的發展,這是文化部在支持台語公共電視台前必須斟酌之處。
蔡田(台北市/退休教育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