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養箴 文/人間社記者黃俊雄 |2017.06.18 語音朗讀 188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覺禹法師 圖/人間社林辰璋居士 圖/人間社楊麗華老師 圖/人間社蕭英偉居士 圖/人間社 文/人間社記者黃俊雄 福慧家園共修主題「五養箴」,六月十一日由嘉義圓福寺住持覺禹法師主持,邀請南華大學副校長林辰璋、佛光山社輔布教師楊麗華、嘉義博愛社區大學主任蕭英偉與談,就個人的工作領域與專長,分享如何將生活融入佛法,以及健康長壽之道。 覺禹法師揭示《金剛經》開頭,佛陀示現一日六時中的生活規律,看似平凡的行、住、坐、臥,卻是修行的基礎。並提及自信、利人、存好心、樂觀開朗是最好的養心補藥;包容則是做人最大的內涵;養生之道在於身心穩定,禪定是最好的方法。 日常養生之道 林辰璋從生活上印證,分享保持好身材與體力的祕方:起居正常,規律運動;吃對營養,常保健康;紓解壓力,簡單自然;正向思考,樂在生活。這些要件必須行之以恆,方見功效。 楊麗華站在中醫學的角度,重視生命價值與生活品質,並指導中醫脈學,示範按摩膻中穴、敲扣天沖、百會、按壓攢竹、睛明等穴道,詳細解說保健效果,期望扭轉大家的「健保概念」,將之提昇為「全民保健」,累積自利利人的健康美麗奇蹟。 蕭英偉認為健康的身體是道業的基礎,歸納出「養生一二三」口訣,即日行一萬步、每天至少喝水二千CC、正常規律三餐飲食,勤於實踐不打折扣,並與博愛社區大學團隊成員共勉。 職場上的五養箴 林辰璋認為,生活品質取決於心念與態度,要擁有健康必須活在當下做好自己,因此把繁忙校務和五養箴,做了最密切而有意義的結合,在佛法生活化中,實踐非佛不做的最高指導原則;身為領導者,應該能行動、善化解、能扭轉、善因應,散播正知與希望。「花若自開,蝴蝶自來,你若精采,天自安排。」林副校長指出,南華被譽為綠色森林大學,校譽蒸蒸日上,評比年年績優,實非偶然。 楊麗華認為,養身必靠健康、歡喜、勤勞的習慣;養心則是寧靜致遠的信仰力量;融入社會當義工,以行動幫助別人,可以從中獲得快樂,找到生命目的與價值。身心健康包括軀體、心理、社會三個元素缺一不可。幸福是什麼?淡泊知足、慈悲包容、提放自如、無私無我,幸福就從觀念的轉變開始。 蕭英偉以任職南華學館的體悟,談星雲大師所教的五件事:一、養身需保規律生活:安排工作流程,做好生涯規畫。二、養心須有虔誠信仰:學習尊重他人,傳播正知正見。三、養慧須具冷靜頭腦:面對紛至沓來,從容微笑以對。四、養量須賴謙抑應世:接受資源的不足,分享的世界更大。五、養望須能化忿為容:扭轉既定印象,協和地方關係。 覺禹法師結語時認為,在科技發達、社會日益進步的同時,養生的議題愈受重視,大師在〈五養箴〉一文中,揭示了養生的方向,只要在日常生活中以健全的心理、正向的態度,面對各種內外考驗,就可以克服病痛,得到健康的身心靈。 前一篇文章 一半一半 下一篇文章 紅塵禪煙 禪思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3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4佛光山叢林學院畢典 薪火傳燈 2025.09.1305【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6【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7開挖土機遊大陸 填坑修路做好事2025.09.1308【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9水豚卡比胖拉 萌翻台南2025.09.1310總統:對等尊嚴 台願與陸交流2025.09.13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朗朗晴空】空有不二【人間行者心】人間文學書香味柏林人間佛教研究講座 歐洲弘法實錄分享【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4佛法 其實很懂你的心【人間行者心】人群邊緣的風景—— 從掌聲到成全 作者其他文章黃偉哲市長品粥 讚揚佛光山《空相美術館》施金輝畫觀音 意到手成談心藥方──「永保歡喜的祕方」談管理─管事與管人談夫妻─愛就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