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醋是廚房常見調味料,但民眾難分辨哪些是純釀造、哪些是合成醋;衛福部食藥署昨公告「包裝食用醋標示規定」,明定業者須依原料、製程,將食用醋標示為「調理醋」或「合成醋」,明年七月實施。業者若未依規定標示調理或合成醋,最高罰三百萬元;若非純釀造卻標示純釀造,視為標示不實,最高罰四百萬元。
醋有多種製程方法,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食品技師學分班講師陳俊成表示,最費工的就屬「純釀造」,市占率不到一成,其餘八成以上都是合成醋,調理醋則非料理用醋主流。
成本差很大
消費者蒙在鼓裡
陳俊成表示,純釀造的食用醋製作時間約四個月以上,甚至更久。部分業者為加快製造速度,直接添加冰醋酸或其他酸味劑,取代發酵過程,不到一天即可完成,成本「差很大」;由於沒有發酵過程,醋中幾乎不含好菌。
食藥署昨公告「包裝食用醋標示規定」,明訂「合成」與「調理」醋定義;而若標明「純釀造」卻使用冰醋酸,屬違法。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李婉媜表示,一旦標示了「純釀造」,就必須符合「使用穀物、果實、酒精、酒粕及糖類等原料的酒醪或再添加酒精,產生醋酸發酵,過程中不得添加醋酸、冰醋酸或其他酸味劑製成」規定。若使用冰醋酸製成,須標示為「合成醋」。
坊間販售各種風味的醋,例如蘋果醋、桑椹醋等,業者若是依照上述規定製成,可標示為純釀造,但若果實直接由果汁取代,必須標明「調理食醋」。
李婉媜強調,新規定並未要求業者標明「純釀造」或是「釀造」,僅須標示為「合成醋」或是「調理醋」。未依規定標示合成醋或調理醋,開罰三萬到三百萬元;若非純釀造卻標示純釀造,將視為標示不實,開罰四萬到四百萬元。
食藥署食品組簡任技正林旭陽說,食用醋是民眾廚房裡常見的調味料,但有不少加料醋標示為純釀造,使消費者「霧煞煞」,因此繼醬油後,食藥署也替食用醋正名;明年七月一日後生產的食用醋就得符合新制規定,此前生產的醋可沿用現行規定。
食用醋釀造工法與成本
工法 成本(300ml) 時間
純釀造醋 約100元 4個月以上
調理食醋 約50元 7到30天
合成食醋 約30元 1到7天
資料提供/陳俊成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