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十多年來經濟沒有明顯起色,反觀大陸實施漸進式經濟改革,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強國,使得台海兩岸經濟實力明顯拉大。除了台積電、鴻海等少數企業外,這十多年來,台灣大多數企業並未能成功升級轉型。
政府也未能扮演帶動國內產業升級轉型,並與世界先進國家接軌的責任。回顧台灣這些年來,許多政策還是停留在說得好、做得少的口號主義,要不就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影來的紙上思惟模式。
反觀德國現推行的工業4.0,不單創造新的工業技術,更著重將現有科技、銷售與產品體驗統合,建立具有適應性、資源效率和智慧工廠,並在商業流程及價值流程中,整合消費客戶及商業夥伴,提供完備物聯網;透過大數據分析,直接生成可充分滿足客戶解決方案需求的客製化產品。
很可惜台灣的前瞻計畫並沒有這樣的願景,只能說是把納稅人的辛苦血汗錢花在刀背上,沒有花在刀口上。
台灣大環境長期不佳,公司沒有賺大錢來養高薪員工,加諸台灣整體就業市場行情多沒有高薪,許多勞工在職場打滾二十多年,薪資還是跟剛進公司一樣,老闆賺到的錢,都放到自己的口袋裡,不發給員工當作獎金,公司賺錢卻不調漲員工的薪資,這種現象在國內到處可見。
又加上年長的退休軍公教擔心日後退休金減少,不敢消費。台灣年輕人受困22k低薪魔咒,看不見未來。國內這些年來的悶經濟,造成許多年輕人與上班族不敢消費。
長期下來,台灣經濟恐怕會出現節儉的矛盾,造成台灣經濟生產力每況愈下。蔡政府如何思惟拚經濟,大幅調高國內最低工資,帶領台灣走出當前低薪資凍漲,與看不見未來的經濟困局,才是當務之急。
王有康(台北市/台北商業大學應用商學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