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學系 應時代廣開教育路

李祖翔 |2017.06.01
2779觀看次
字級
宗性法師說:「與教育人交流就要贈書,而非吃食。」致贈《中國佛學學報》予玄奘大學宗教系主任昭慧法師(左)。圖╱記者楊祖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一行,參觀虛擬攝影棚。 圖╱記者楊祖宏
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於中台世界博物館合影。 圖╱記者楊祖宏
中台禪寺住持見燈和尚(右)以一丈清香、一盞茶,接待宗性法師。圖╱記者楊祖宏

【記者李祖翔新竹報導】「把你們的徒弟都送到這裡來。」中國佛教協會教育考察團長宗性法師昨感謝玄奘大學交流不藏私,鼓勵團內法師將人送來學習。參訪第三日,一行人積極參訪,了解學校沿革、組織架構及課程,宗性法師甚至寫下詩句:「松風水月清華開,雪泥飛雁雨花臺;仙露明珠存朗潤,德智勤毅濟世才。」讚揚學校培育濟世人才,體現了玄奘大師的精神。

中佛協昨天上午參訪玄奘大學,校長簡紹琦、主祕王榮聖、教務長張貴傑、教育長曾國修、總務長王振邦、宗教與文化學系主任昭慧法師、中文系主任張蘭石與會座談,並帶團導覽白聖長老紀念館、結合咖啡廳的圖書館、收藏《四庫全書》及三藏經典的藏經閣、翻閱《龍藏經》,也體驗傳播系的虛擬攝影棚,不對外開放的餐旅系實習雲來會館。

昭慧法師簡介學校時強調不藏私、說明優劣,換來宗性法師暢所欲言的分享。昭慧法師先漫談宗教學系在台灣起步、被教育部認可的艱難,敘述佛教創辦學校如佛光、南華、玄奘,天主教輔仁、真理,基督教東海、中原、長榮的發展,提及維持招生不易,面臨需朝特色領域發展、以獎學金使人才回流的困境,儘管近年學生重視就業技能,忽略宗教的文化涵養,依然調整方向,開辦宗教旅遊學程、培養優質宗教領隊的策略,其「應時代需求廣開教育路」的方針,為參訪團帶來省思,紛紛埋首作筆記。

而踏入玄奘大學之初,宗性法師就讚歎:「這是以玄奘大師命名的大學,沒想到千年後還有地方閃爍他智慧的光芒。」

聽完簡報,宗性法師再指出,中國文化在大陸與台灣都受外國影響,雖然生活更便利,卻疏忽內省、內涵的培養,更可惜的是,大眾對傳統文化的印象是「跟不上時代步伐、不積極的」,對佛教印象是「深山、古樹、紅牆、磚瓦,和尚一定是青燈古佛、面黃肌瘦」,他認為要將佛法中的智慧和積極、健康、有為的形象傳達出去。

宗性法師再談到佛法傳播,不能不說佛教史上最能樹立榜樣的二位大師:以苦行傳播文化、西行取經的玄奘大師,和歷經千辛萬苦、傳法至海外的鑑真大師,「前者是求法、後者為弘法典範」,若人人都有二位大師的精神,相信對佛教會改觀。

經世致用 教育走入生活

參訪玄奘大學,特殊的是宗性法師與「玄奘舍利」的因緣。宗性法師在四川成都文殊院修行,三十歲就出任第十八代方丈,他說,院內供奉有玄奘大師的舍利,而玄奘大學創辦人了中長老也曾在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老居士協助下,自南京將舍利請回學校,因此參訪時備感親近,「古云經世致用,我在玄奘大學看到了走入生活的教育!」他對學生的活力也心生嚮往,鼓勵隨團法師讓徒弟前來學習。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