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十年千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今年結束,明年教育部改推動高教深耕計畫,年度預算將超過一百一十八億元,五年至少六百億,一改過去兩極化競爭性經費分配模式,兩成會依一百五十八所大專校院人數規模予以基本補助,八成則依大學提出的特色發展計畫來審查,且為了改善重研究、輕教學的現況,要求學校五成經費需用在教學上。
教育部次長姚立德強調,高教深耕計畫是整合邁向頂尖大學、推動典範科技大學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經費規模會比前三項計畫更大,希望能解決過去高教十年所面臨的,包括競爭型經費資源集中少數學校,導致大學M型化發展,以及大學同質性高、為追求排名衍生出論文浮濫掛名增加論文量等弊端。
姚立德指出,高教深耕發展計畫兩成經費會依學校規模補助,滿足基本需求,但「並非是齊頭式平等」,因剩下八成經費是由各校依自己的定位、特色,提出特色發展計畫來爭取補助,且需符合落實教學創新、提高高教公共性、發展學校特色、善盡社會責任等四大主軸,例如可發展教學、研究、國際化、產學合作等特色,「但各校所獲得的計畫補助,至少五成要用在教學上」。
姚立德也表示,過去高教「重研究、輕教學」,忽略學生學習成效,因此除了高教深耕計畫的補助重點在教學外,教育部今年起連兩年推動「大專校院教師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共編列一點二億元經費,藉由每年補助每位教師三十至五十萬元,鼓勵教師開發創新教材、教法,再透過科學方法驗證教學成果,也希望大學能將其列入教師升等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