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教育部明年推動高教深耕計畫,除了考量大學的發展特色和定位,也要求大學至少投入五成經費,提升教學品質,落實教學創新;有大學樂觀其成,認為大學本該以學生學習為主體;也有學校認為若是研究型大學,教學經費逾五成比例偏高,可能會有大學為了消耗這些教學經費,未用在實質刀口上。
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表示,高教深耕計畫的方向基本上是對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是不同的,應以人才培養主要目標,即使是研究型大學,教學還是很重要。」他指出,過去教育部有很多計畫造成大學發展M型化,強者愈強、弱者愈弱,且有同質化趨向,但這次高教深耕計畫配合校務發展挹注經費,對於私校發展特色有利。
南華大學校長林聰明也樂觀其成。他表示,南華本身就是教學型大學,今年也得到教學卓越計畫六千萬的補助,代表在教學上原就有不錯成績,也與高教深耕計畫的發展目標一致,未來更會強化學生跨領域學習。
交通大學副校長陳信宏則認為,若是研究型大學研究經費應該要高於教學,一半經費投入教學的比例偏高;清大教務長戴念華也表示,希望規定可以有些彈性,也擔心有些學校會為了消耗預算,教學經費沒用在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