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五十多歲熟男,長年鼻塞、飽受慢性鼻竇炎之苦,在使用洗鼻器數月後,鼻子大為暢通,終於「順利呼吸到新鮮空氣」。欣喜若狂的他,於是早、午、晚都使用洗鼻器,多達六、七次,導致鼻腔黏膜受傷出血,甚至「連呼吸都痛」。醫師提醒,沖洗鼻腔雖是鼻部保健方式之一,但若次數太頻繁、沖洗力道過大,可能會「適得其反」。
台大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林志峰指出對有過敏性鼻炎的人來說,在春夏之交、花季時節,加上空氣汙染及霾害日益嚴重,大量的灰塵,細菌,隨著呼吸進入鼻腔,鼻腔如果被塵汙積滿,會導致鼻塞、注意力不集中,藉由「洗鼻器」沖洗掉鼻腔中的塵粒、花粉等,確實可以舒緩打噴嚏、流鼻水帶來的身體不適。
林志峰說,沖洗鼻腔可將過多的分泌物清出,維持鼻腔溼潤並改善過敏症狀,常用於慢性鼻炎、有濃稠鼻涕或鼻腔手術恢復後的患者。然而,如果矯枉過正,如同上述病例,恐怕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尤其,正確洗鼻應留意洗鼻器的安全維護、裝載容器之衛生及其使用之頻率等,維護重點在於保持清潔,切勿讓洗鼻器成為培養細菌的溫床。
他指出,洗鼻器雖好用,使用上仍有不少迷思,如民眾貪圖方便用自來水或用食鹽沖泡生理食鹽水來洗鼻,都不建議。此外,應留意水柱沖洗力道不宜過大或次數過多,以免造成鼻腔黏膜受損;不可與他人共用洗鼻器,避免病菌交互傳染。洗鼻器的沖洗瓶最好每隔三個月更換,使用前也要詳閱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