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好想告訴你
魔法阿媽
圖/帕米諾
文/卡諾
《魔法阿媽》,土生土長的台灣動畫,一九九八年上映,儘管已經是高齡二十歲的作品了,在農曆七月、中元普渡的時節仍然會在電視台上播放,除了入圍金馬獎最佳動畫片以外,《魔法阿媽》參與諸多國際影展,是一部歷經二十年也不減光芒的優秀作品。
故講述生長在城市中的小男孩豆豆,由於母親必須出國處理父親意外受傷的事宜,因此豆豆必須暫時到鄉下跟阿住一段時間。起初豆豆非常害怕阿,因為她說著自己不懂的語言(台語),又時常大呼小叫、管東管西,而阿住的老舊三合院又總是出現一些奇妙怪異的東西,種種陌生讓豆豆選擇短暫的離家出走。
然後,由於擁有陰陽眼的阿,為了保護孫子不被孤魂野鬼嚇到,所以會做出一些保護的舉動,藉此,豆豆逐漸理解在城市中見不到的台灣傳統信仰及文化,與阿的關係也變得親近。
當年《魔法阿媽》很可惜的未能拿下金馬獎,原因是評審認為這部作品有引導迷信的意味,但正如我們在專欄中一直想告訴大家的:故本身擁有它的意義,我們必須學著看到它的內在。
台灣的傳統宗教是屬於精靈信仰,籠統的說,任何有生命及無生命的事物都能成為信仰的對象,例如:祖先及歷史上的英雄可以「升級」成神明、千年古木或形狀特異的巨岩也有可能被人們崇拜。精靈信仰是一種身為人類與萬物共存並尊重的形式,當中也包含著對追本溯源的重視。於是,我們會在中元時節拿出豐盛供品佈施功德,讓「好兄弟」們飽餐一頓、放水燈引導去世的人們返程,這些活動的內在意義教導著我們:謙卑,尊重所有我們看得見與看不見的事物。
探究一部電影作品時,試著將理性與感性各分一半,一半用來分析故與人物行為背後真正想要訴說的道理;另一半用來咀嚼電影給予的感動和情懷,如此一來,你在觀賞《魔法阿媽》時非但不會感受到任何迷信,反而會為純樸且善良的人性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