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老化也是芬園鳳梨園縮減的原因之一,二十四歲的林子瓏不忍八十幾歲阿公做粗重工作,三年多前開始幫阿公管理二分半的鳳梨園,傳承家人的種植技術,他說,鄰近最老果農九十多歲。圖/林敬家
台北知名伴手禮鳳梨酥是觀光客的最愛。圖/資料照片
【本報彰化訊】鳳梨酥是台灣最熱門的伴手禮,從飯店業、糕餅業到社區產業、社福單位都投入鳳梨酥市場,全台鳳梨酥最高產值曾達一年二十億元;但陸客團銳減,鳳梨酥生意大受影響,為免稅店代工的彰化鳳梨酥業者,每月原本提供的量能達百萬業績,今年幾乎砍半。
台灣鳳梨酥口味多樣,過去糕餅業者喜歡使用冬瓜或改良鳳梨作為內餡,「微熱山丘」八年前使用土鳳梨作為原料打響名號後,土鳳梨跟著鹹魚翻身,掀起台灣鳳梨酥的「紅海市場」;大陸因氣候土壤關係,很難種得了鳳梨,因此陸客到台灣就愛買鳳梨酥。
當土鳳梨酥發燒時,彰化秀水鄉「旺梨小鎮」開始經營自家品牌,老闆藍優盡表示,自製鳳梨酥是百分之百使用土鳳梨,雖然一顆土鳳梨只有五成果肉可用,但因品質好,除了經營品牌,主攻台灣客人與自由行旅客之外,也幫國內免稅店代工土鳳梨酥,原本客戶每個月靠土鳳梨酥可達百萬業績,「陸客少了,代工量幾乎減半」。
藍優盡指出,他們與五十多戶南投、芬園果農契作,與微熱山丘一樣,以每斤十一元收購,農民種多少就收多少,近年好不容易將斷層的鳳梨產地端重新建構,但客戶需求量不如從前,只好開始研發土鳳梨蛋糕、牛軋糖,除了分散客源,也消化部分的土鳳梨。
芬園農會總幹事黃翊愷表示,「台鳳二號」土鳳梨較酸卻有濃郁鳳梨味,做成鳳梨酥更能凸顯風味,早期價格不好,微熱山丘掀起的土鳳梨酥熱潮,讓老農辛勤的成果有了去處。
芬園鄉農會推廣部主任林貴秋指出,農民看到有業者穩定收購,四年多前搶種土鳳梨,鄉內增加約三十公頃面積,但近年土鳳梨酥退燒,老農也無力繼續種植,「面積減少三十多公頃,維持在一百公頃上下」。
「一年半前還算是台灣鳳梨酥產業的榮景,之後持續下滑。」中華民國糕餅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理事長吳官德表示,陸客購買力強,但是團客減少後,其他糕餅生意沒太多影響,台灣伴手禮最具代表的鳳梨酥今年產值卻少了近二成,希望政府拿出善意,避免缺口持續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