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與學者合作開發可可系列保養品。圖/翁禎霞
【本報屏東訊】可可不但可吃、還可以擦,第1個把可可變成本土巧克力的屏東農民邱銘松,近年與學者合作開發可可保養品,歷經6年研發,今天舉辦產品發表會,從可可洗髮露、洗面露、到面膜、護唇膏等7項產品,開啟可可產業新的一面。
可可與屏東的淵源甚早,早在民國56年,就曾有屏東南州的農民引進種植,但當時一直無法克服製成本土巧克力的技術而作罷;一直到10多年前邱銘松種植後,才與台大團隊合作,成功突破技術,以台灣的可可製成台灣本地巧克力。從此帶動可可產業在屏東遍地開花,如今全縣種植面積達200多公頃,本土巧克力品牌也愈來愈多。
邱銘松6年前開始與專研生化科技的學者合作,目前已成功開發可可菁萃、可可晶露、可可胭脂、可可護唇膏、可可洗面露、可可洗髮露、可可面膜等,讓不少女性消費者心動。
邱銘松表示,國外大多利用可可脂開發相關產品,事實上一整顆可可,包括果皮、樹葉、花朵等均可利用,他還舉自己的雙手為例,「皮膚這麼好,就是每天摸可可、洗可可養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