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淑訂製鐵便當盒並找店家合作,希望許海洋一個永續未來。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好像吃到媽媽的便當!」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展示教育組主任陳麗淑因一場會議啟發,訂製二百個鐵製便當盒,找來店家合作,館內舉辦研習時,事前將便當盒送到店內,打好菜中午送到研習中心,減少紙盒垃圾,希望「許海洋一個永續未來」。
陳麗淑說,日前在一場會議上吃到鐵盒便當,手心感受的溫暖久久不忘,讓她想起小時候媽媽做便當的愛心,而海科館常有各單位辦研習,一年吃掉近萬個便當,留下紙盒等大量垃圾,她想把這份感動帶進基隆,讓垃圾減量。
但基隆沒有店家提供鐵盒便當,台北十多家業者只有五家願送基隆,但一次要訂百個,一例一休後遇到假日每個便當要再加十元。陳麗淑徵得館長吳俊仁同意,改由海科館訂製二百個鐵盒便當,送去便當店打菜,再拿來研習中心。
陳麗淑找上海濱養生鍋合作供餐,老闆何明坤說,合作一個便當八十元雖然虧本,他還是很樂意配合。也曾有便當店老闆抱怨,用鐵盒要多花五倍時間打菜,最後經調整研習課程,提前送餐克服。
使用鐵盒便當得提前一天,或是一大早把鐵盒送到店家,中午裝好飯菜再送到海科館;吃完便當請社區阿公阿嬤清洗,比起只要二元的紙便當盒成本高出許多,但廚餘量減到接近零。
海科館展示教育組助理林乃正說,很多免洗餐具、免洗杯、吸管、寶特瓶等海漂垃圾,都是人為方便的結果,大家願意從方便走向不方便,就是要許海洋一個永續的未來。曾在海科館研習的暖暖高中學務主任江忠僑表示,現在要吃到自己做的便當有點難,他們用行動支持海科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