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新竹訊】「髻鬃花」到底是什麼花?鄭朝方的客家詩歌創作以此為主題,他特別以小故事導聆,再加上新竹縣政府行政室副主任葉國居的新詩,最後再用客家歌詞唱出來。他說,「髻鬃」是台灣早期客家婦女一種普遍髮型,梳整方便,形狀就是把頭髮全部紮起來,將尾端的部分捲成圓球,最後用髮髻固定住。
那為什麼叫「髻鬃花」呢?葉國居回憶小時候總跟在阿婆的背後,每次看到她的髻鬃,都覺得很好笑,看起來就像是一個人撐著一把小雨傘。
隨著日子過去,年長後回家,經過月光下的菜園,看到菜園裡開了一朵白白雪亮的花,詫異納悶看著這朵花擺動枝葉,並緩緩轉身向他招手,原來,「那是一朵開在我阿婆頭上,白了髮的髻鬃花」。
鄭朝方心領神會,譜出髻鬃花香就是阿婆的汗水香,越老越開花,花兒裡藏著親情,是真正代表台灣婦女的生命之花。
像這樣充滿文學詩意的創作,在這張專輯中以跨越語言隔闔的方式不斷教人驚豔的呈現,例如形容老農原本一心要傳承給兒子的土地被徵收開路,別人也許羨慕他賺到了,「父親用沈重的印泥按捺心血,家人怔忡的圍觀著,一場婚禮夾雜隆重的喪禮」。
葉國居和鄭朝方把共同的靈感譜成詞曲,他們傾力要用夠深度、有思想的客語,開出台灣島內一朵溫柔的「髻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