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的謬斯 白鷺鷥
圖/宋玉澄
詩人的謬斯 白鷺鷥
圖/宋玉澄
文/宋玉澄
在古代詩(詞)人的眼中,渾身羽毛潔白如雪的白鷺,常是靈感的謬斯。
事實上,鷗鷺,原名白鷺,別名白鷺鷥、白翎鷥;為一種中型涉禽,屬於鷺科白鷺屬。又依體型的大小分為小白鷺、中白鷺、大白鷺。
小白鷺的嘴尖黑色,腳黑色、趾黃,頭後有兩條細長的長翎飾羽;而大白鷺與中白鷺的嘴尖黃色,全腳黑,大白鷺的脖子又比中白鷺長而曲,二者均為冬候鳥;這三種鳥,都是群棲性,在台灣的湖泊、水田、溪河或農田中都可發現牠們的蹤跡;不僅古代詩人們喜歡,更因啄食害蟲,成為農民難得衷愛的鳥種。
我個人極愛小白鷺。不是因牠小巧的體型,是因牠皂白分明的體色,不僅代表聖潔,更有著明辨是非之意。但在飲食上,卻是徹底的葷食主義者,以魚、蝦、蛙及水生昆蟲為主;捕食時,以腳攪動、驚起水底生物食之;有趣的是,在大太陽下,牠會將翅膀張開形成陰影,避免水面反光,影響捕捉;另外,牠也會在翻土的農地上群聚,吃免費的大餐──出土爬蟲。
在台灣,小白鷺大部分是一年四季在地的留鳥,但是也有部分在日本及華北繁殖,冬季來台度冬的冬候鳥,或夏季在台灣繁殖,冬季到南洋度冬的夏候鳥。
小白鷺繁殖期間,其巢粗拙簡單,以竹、樹枝為材,夫妻共同築巢、孵卵及育雛,沒有裡外之分。
另外,祂們生性吵雜,認為被侵犯時,會驅趕同類,並發出「嗄─嗄─」的沙啞難聽的聲音;顯示著老天的公平:給了祂們美妙優雅的體色體型,就不會再給牠們美好的聲音與平和的個性;人間所謂的完美,總是個理想的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