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安全帽種類琳瑯滿目,但業者說「造型不等於安全」,值得深思。圖/游明煌
【本報基隆訊】基隆市二十歲林姓基隆商工夜校生昨晚騎車與一輛休旅車發生猛烈撞擊,人彈飛倒地,雖有他有戴安全帽,但頭部仍因撞擊力大,顱內出血嚴重,還在加護病與死神搏鬥。
讓人難以置信的,是這名高中生的頸部,疑遭安全帽帶及撞擊的汽車零件「割喉」,有十多公分撕裂傷,安全帽也潛藏危機,過去就曾發生多起安全帽勒頸死傷意外,如何才能正確戴安全帽?引起關注。
安全帽變「血滴子」割頸的案件已有多起,致命原因讓人不可置信。二○一四年一名文化男大生摔車死亡,當時他所戴四分之三式安全帽,疑似帽子鬆脫,再加上連續撞擊喪命。
二○一五年,台南永康也發生一件離奇車禍,一名婦人騎機車和人擦撞倒地後,過濾監視器才查出另名大學生來不及閃避,機車前輪碟盤去勾到婦人安全帽的扣帶,強力拉扯下,導致婦人當場被割喉慘死,「安全帽成殺人武器!」
基隆有一件讓員警印象深刻,二○一五年培德路有一名男騎士戴半罩式安全帽,竟因為勾到樹枝,帽帶拉扯脖子,導致頸椎斷裂亡。
帽帶不宜太鬆或太緊
寶賢連鎖騎士精品仁一總店店長林若欣賣了十多年安全帽,她檢視林姓高中生戴的安全帽是四分之三式安全帽,只有帽帶,沒有「下巴墊」,卻染了很多血跡,原因讓人好奇。
「配戴正確很重要,帽子兩側必須緊貼臉頰,扣環扣緊,才能保護頭。」林若欣說,即使受到猛力撞擊也不易鬆脫,而如果太鬆的話,只要一撞擊,就很容易移位,造成緊勒或者脫落飛出去。
她表示,安全帽帶的位置,不要繫在下巴處,最好的位置是在下巴和喉嚨中間,並留「一指寬」的縫隙,「太鬆或太緊對安全度而言都是扣分」,掌握安全帽該怎麼戴以及什麼材質較耐撞,發生意外才能多一層防護作用。
安全帽帶如何挑選?林若欣說,目前有布質及軟性塑膠兩種的「下巴墊」,布質很軟,不會有受傷疑慮,軟質塑膠用久可能化硬化,要小心定期換帽帶。
怎麼扣最安全?她說,一般都是塑膠公母扣、鐵扣,但猛力撞擊有鬆脫機率,可選擇有「雙D扣」的帽子,就是將帽帶來回穿過兩個D型扣環,猛烈撞擊也較不易鬆脫。
安全帽也有使用期限
很多人年輕人耍酷,愛挑造型安全帽,但業者說「造型不等於安全」,值得深思,最要緊要能防撞,材質選擇碳纖維的會比玻璃纖維抗壓力更好。「安全帽不是為了給警察看,而是為了安全!」林若欣說,目前市面安全帽分全罩式、四分之三罩、半罩式,都有人買。
交通部路政司監理科長趙晉瑋教你怎麼挑,他說,依照交通安全規則,安全帽不僅要戴,還要「扣好扣緊」,不能太鬆會飛脫出去。只要有標檢局合格標章的都可買,「被安全帽帶勒頸死傷案例,都是使用上的問題」。
趟晉緯指出,全罩式、四分之三式、半罩式各有優缺點,選擇適合自己需求的款式最重要,符合安全及頭型為兩大原則,但以全罩式保護範圍最大。
「安全帽也有使用期限。」一般如果撞擊或碰撞最好建議換新,他說,很多人誤以為只要不發生車禍,就永遠不會壞,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一定要定期換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