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龜速車」注意,雪隧明起執法開罰。高公局三月起實施提高雪隧內最低速限規定,從每小時六十公里提升為七十公里,經過一個月宣導期,明起將全面執法。依照新制,龜速車無十公里寬限值,只要時速低一公里就開罰,可處三千至六千元罰鍰。
國5塞車問題難解,高公局認定龜速車為主因。高公局分析,新制上路一個月,北上路段每小時尖峰流量可增加一百輛次;南下路段車速稍微提升,從過去尖峰時刻平均速率六十公里增至七十公里左右,整體增加五至十公里。
國道公路警察局表示,明取締採人工執法,將派員警於白日、晚間、深夜等隨機時段,在雪隧內架設測速器、錄影機同步取締;提醒民眾別當「路隊長」,若慢速堵住後面的車,警方透過錄影確認,取締第一輛龜速車。若是塞車導致整體車流平均時速低於七十公里,警方透過錄影確認後就不會取締。
為何超速有十公里寬限值,最低速限卻只要慢一公里就開罰?公警局解釋,依法並無規定低速行駛可有寬限值。
高公局下一步將啟動科技執法,在雪隧設置十六處錄影及測速器,未來可取締超速、龜速、任意變換車道、惡意逼車等。
提高雪隧速限後,又引發是否變換車道討論。高公局表示,隧道內變換車道容易造成事故,目前未考慮開放,已委外進行資料蒐集及研究,預計六月有初步結果。
對於如何解決國5塞車問題,雪隧履勘委員、逢甲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學系副教授李克聰認為,交通部應搭配預算補助宜蘭當地交通,在連假前揭露搭乘客運、火車、開車到宜蘭所需時間和金錢資訊比較,才能提高民眾搭乘大眾交通工具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