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政府與教育單位開始投入閱讀教育已有約十年,鼓勵更多學生至圖書館借閱書籍,但金車文教基金會昨天公布調查,僅有百分之三十一點五的青少年喜歡被稱讚是「愛閱人士」,甚至有百分之九點二的學生回答不喜歡;但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八點八的青少年有養成閱讀習慣,更有百分之六十二點六的學生稱「從國小就養成課外閱讀的習慣」。
據金車文教基金會調查顯示,僅百分之三十一點五喜歡被稱讚是「喜歡閱讀的人」,高達百分之五十九點三是沒感覺或還好,更有百分之九點二直接回答不喜歡。基金會認為,如果不扭轉愛閱讀等於「書呆子」的刻板印象,青少年閱讀風氣難以形成,更無法達到成為終身學習的興趣。
而此次問卷調查結果最令人欣奮的,則是有百分之七十八點八的青少年有養成閱讀的習慣,最多青少年是在國小時期培養,證明國小確實是閱讀習慣養成的黃金時期。
有百分之三十二點八青少年不花錢買課外讀物,但仍有百分之十七點六青少年每年花一千元以上購買課外讀物,六都比縣市青少年花費也較高。
金車文教基金會總幹事曾清芸表示,這代表雖然推動多年的閱讀教育,但仍鮮少青少年喜愛被稱讚為愛閱讀,建議未來推動閱讀教育時應以多元活動、閱讀風氣及合作共讀的方式讓學生更愛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榮耀感,讓他們願意與他人分享閱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