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食兒童偏7成8點吃晚餐

陳玲芳 |2017.04.07
1786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癌症關懷基金會昨日公布一項最新調查,晚餐經常超過八點才吃的學童,通常有吃消夜習慣、蔬果攝取不足,且往往比正常作息學童更晚就寢,而其近三成有過重、肥胖的問題。營養師提醒,一頓飯通常得花四小時才能完全消化,理想的晚餐用餐時間,最好定在六點至七點之間,最遲七點半以前就該吃完。

去年二月至今年一月,癌症關懷基金會針對台北、新北、台中、高雄等四大都會區「國小三至六年級」學生,進行晚餐飲食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二萬三千三百二十三份。調查結果發現,晚上超過八點吃飯的學童,逾七成是外食族、約六成晚於十點上床睡覺,同時有近三成學童有過重及肥胖問題。

此外,調查顯示,有高達六成三的孩子晚餐吃外食,超過七成五的學童「晚餐吃不到一碗蔬菜」,六成七學童「吃不到一碗水果」,而幾乎沒吃蔬果的學童中,有近三成天天吃消夜(內容以餅乾、糖飲居多),因此有過重、肥胖的問題。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長陳月卿表示,應從小建立學童正確的飲食觀念,盡早打下健康基礎,晚餐應當吃得巧,重「質」不重「量」。現代人結束一天忙碌後,常因為累、懶,或單純想放縱口欲,而選擇了有害健康或過量的食物來當晚餐,往往因為「晚餐沒吃對,睡前忍不住又想吃消夜。」

陳月卿說,高年級的學童自主性較強,可做主選購自己喜歡的食物,但也因此養成不良的飲食習慣。她強調健康合理的晚餐標準是「第二天沒有飢餓感」,因此,千萬不要覺得「隨便吃晚餐」無關緊要,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來自晚上不良的飲食習慣。

常與家人共餐 有助學童健康

至各小學授課的營養師林郁婷表示,一年來全台共舉辦三百七十五場健康飲食宣導講座,五萬九千多人次學童參與。這次調查有七成屬「雙薪家庭」,調查結果發現,時常與家人「共餐」的學童,過重及肥胖的比例減少、全榖及蔬果攝取量多、較早吃晚餐、較早睡覺,也較少吃消夜。

她建議家長,盡可能減少外食,提早回家陪孩子吃晚餐,若無法避免外食,希望家長多陪伴孩童一同選擇晚餐內容。增加共餐的頻率,將有助學童健康。

學童外食健康吃

吃自助餐

1.主菜不選炸物

2.二到三道配菜中要有一道黃豆製品、兩道青菜

3.蔬菜盡量選深色且占食物總量一半

4.主食則盡量選擇全穀類

(如糙米、全麥)

吃 麵

加點一份燙青菜或滷海帶

回家後

再吃份量約一個拳頭的水果

資料來源/癌症關懷基金會 製表/人間福報編輯部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