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雜草打成泥漿。圖/陳佩榮
將多餘水分吸乾。圖/陳佩榮
文/陳佩榮
菲律賓外島隨處可見的茅針草(cogon grass),長在大地雖不起眼,經過採集加以製作,成了別緻美麗的手工紙張。
菲律賓佛學院邀請第五屆學長緣坤 (Lenard Legario Molina)指導學生製作「手工紙」,透過解說造紙過程和實際製作,讓學生認識造紙文化、發揮集體創作,更學習尊重生命、重視環境保護,學生拿到烘乾的紙張成品,開心地說:「這是我們自己做的,是最特別的紙!」是送給自己最棒的結業禮物。
以菲律賓苗戈律生長的茅針草作為主材,學生有的整理、用刀切碎雜草;有的挑木材和生火;有的將碎雜草注水加以蒸煮,透過蒸煮的過程,加速植物纖維分離,接下來是「抄紙」──利用竹篩將紙漿從水中提出來,力道要適中,才能把紙漿均勻地鋪平於竹篩上,再運用海綿在紙漿反面吸掉多餘水分。最後,利用炎熱的太陽天然「烘乾」,手工紙就大功告成了!
「『抄紙』最費功夫!」學生Kaizel提到,抄紙的過程,如果力道過大或過小,會讓紙薄厚不均,「抄紙」一有小錯誤立刻得重新製作。因此每一張紙,學生們都互相督促、用心地製作,任何一個小細節都不容鬆懈!
製作工程中,紙張厚薄、大小和色澤皆可自由發揮。一張張棕黃色的紙張完成後,可用於書寫、繪畫等多種用途,既環保又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