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龜救傷中心有六個池子,超收對病龜不是好事。圖/吳淑君
【本報基隆訊】海洋大學海龜救傷中心平日可免費收容六隻傷龜,但過年前的冬天竟爆滿住了十一隻,「占床」的多是康復的好龜,負責人程一駿氣得下逐客令,請縣市政府領回自己的龜,背後原因是救傷中心快被吃垮了。
程一駿說,去年傷龜通報較多,達一百四十九隻,是前年的一點五倍,其中二十六隻送進救傷中心;好龜不出院,中心只好緊急加池子,最多同時收容十一隻。
像是「宜蘭龜」有四隻痊癒一個多月仍不走,「你不放生,一天收四百元,給學生當加班費」,程一駿撂下狠話,宜蘭縣政府趕緊排時間野放好龜。目前只剩五隻傷龜住院。
程一駿說,有單位拖很久才聯絡,也有的揣摩上意,想安排長官出席活動,結果長官行程排不出來;海龜無法回到大海,竟莫名和政治扯上關係。
救傷中心表示,每隻傷龜至少要待二個月,確定康復才野放,送去看病一次五千元起跳,重症龜醫藥費動輒數萬元。去年林務局補助七十五萬元,含傷龜吃、看診及聘一名助理費用,但中心去年實際開銷二百萬元,助理薪水「也被龜吃掉了」。
傷龜要進食才能快康復,照顧人員想方設法讓龜開口吃飯,但人有個性,龜也有「龜性」。研究生林芳塵說,有的龜不吃魚,有的只吃肉還會吐魚皮,遇到不愛吃的連看都不看,還有的吃草不吃肉。
林芳塵說,每隻龜要有名字才能掛號,授權給當天接送的學生取名,實驗室也可幫忙想。像「Friday」是周五擱淺;「蹦蹦」的後一隻叫「跳跳」;「有龜龜進來囉!」接電話的人聽成乖乖,這隻龜就成了「乖乖」。
去年初有漁民送來傷龜,經檢查發現是前年放走的「皮卡丘」,從救傷中心畢業又再見的就只有牠,因為貪吃,才又追著魚進網被捕,獸醫放走前還叮嚀牠別再貪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