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翌捷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父母的生活似乎就只剩下吃喝拉撒的大小雜事。從不分晝夜的嚎啕大哭開始,迎接新手父母的還有每天下班後忙著餵小孩,洗香香,親子時光,和陪伴就寢等每日必備行程。
過去研究指出,相較於頂客族,育有子女的夫婦有著較長的壽命。雖然其中的關聯仍未有所定論,但後續一系列的研究分析都肯定了這項論點。然而,根據甫於三月十四日發表在聲名卓著的《流行病學和社區健康期刊》(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的一項大型研究結果,「養兒防老」這句老祖宗的名言似乎是這項論點的最佳解釋。
這篇由瑞典學者Karin Modig所主持的研究,利用北歐國家戶政系統的篩選,發現相較於頂客族,育有子女的夫婦到了六十歲,已為人父者比起沒有孩子的同齡男性平均可再多活兩年,而為人母者的則是一點五年。這項趨勢,隨著受試者對象的年齡漸長,差異愈加顯著。舉例來說:當已為人父者到了八十歲,比起其中沒有孩子的同齡男性甚至預估可多七年的壽命。整體而言,育兒生活對男性延年益壽的助益要比女性高出得多;另外,在未婚族群的差異也比已婚族群來得大,說明有位一生相守的另一半也許是另一個長壽的重要關鍵。
Karin Modig表示,造成這項差異的原因可能是透過撫育子女,父母容易改變為較為健康的生活型態,包含規律的作息,更多的運動量,以及良好的飲食習慣。而在孩子成年後,對年長父母所提供的身體及心理上的照顧,也有助於延長父母的壽命。不過,與一般大眾認知不同的是,孩子性別並不影響父母的壽命。
隨著社會結構的改變,「養兒防老」或許已經不如以往定義上的狹隘。它代表的不只是晚年生活的保障;而是在親子的相互呵護間,這難得的幸福與緣份也許可以再多停留片刻。別忘了,無論愛或不愛,我們下輩子都不再相見。
(作者為高雄馨蕙馨醫院婦產科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