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的清官況鐘曾三任蘇州知府,共十三年之久,一直未獲升遷。相傳,況鐘二十多歲任靖安縣掾吏時,縣官曾出上聯「一扇千鬚動」,況鐘不假思索對以「三梳萬髮通」。後人因此附會說,這是他三任蘇(梳)州知府的「讖言」。
國學大師章太炎生平清高孤傲,對黃侃卻頗多嘉許,他勸黃侃著書,黃侃卻說,須等五十歲後再從事紙筆。一九三五年,黃侃五十歲生日,章太炎親贈他一副對聯云:「韋編三絕今知命;黃絹初成好著書」,對聯內無意中藏了「絕命書」三字,黃侃愕然。當年十月八日,黃侃因飲酒過量,吐血而死;章太炎因聯句竟成讖語,悔痛不已。
據書載,天津教育家嚴修逝世前數月,與友人在大胡同真素樓小聚,有其舊友馬君長得牛高馬大,有鄧君身材矮小。馬君席間戲謔說:「我出上聯『馬高鐙(鄧)短』,誰能對下聯?」直到夜闌席散沒對出滿意下聯。正在大家起身欲離開時,嚴修忽曰:「吾輩可謂『人去樓空』矣。」
「馬高鐙短,人去樓空」對得天衣無縫,諸人無不拊掌稱善;然不數月,先生歸道山,聯語成讖語。所以,在天津尤其於除夕大年時,不允許隨便亂說,都怕一語成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