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科不成立 醫師:心理作祟

 |2017.03.28
1208觀看次
字級

【本報綜合報導】捐贈者器官有沒有所謂的「記憶」,讓受贈者性情、人格大變?有醫師表示,這種說法無科學根據,但現實上確實可能發生科學無法解釋的事。

據「元氣網」報導,國內心臟移植權威、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任魏崢曾表示,門診曾聽過許多「不太確定狀態」;一名女子原本有一頭烏黑亮麗的長直髮,自從換了心臟、服用抗排斥藥物後,長出捲髮。不過,待頭髮長長,又變回直髮,魏崢說「應是女子自己誤判」。

「可能心理作祟。」魏崢說,某患者接受一名年輕男子心臟後,變得愛吃速食,後來發現捐贈者生前也喜歡速食。魏崢表示:「歷經器官移植重大手術,性情改變可能是受贈者自己的聯想。」有些人換心後,心態上仍將心臟視為別人的,認為捐贈者靈魂還在裡面,心生敬畏,即便心悸不舒服也不敢說出口,怕捐贈者不高興。

另據外媒報導,英國曾有名女子強森(Cheryl Johnson)以往愛看肥皂劇,在接受腎臟移植手術後變得愛看古典小說,且變得容易暴躁,她認為這種性格不是自己的,而是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性格;也曾有名美國商人沃爾(Bill Wohl)換心後變得不愛賺錢,改愛游泳、田徑,聽爵士歌手莎黛的歌聲會感動落淚。

元氣網報導,國內精神科專科醫師楊聰財認為,如果未來大腦可以移植,他不敢保證受贈者的人格與性情完全不受影響,但現今醫學仍無法換腦。「器官移植如果會影響性格與人格,接受輸血的人應會受嚴重影響」,因血液最容易穿透全身,為何輸血者沒有性格大變?他指出,性格與人格發展是多面向的,深受環境與心理因素影響,思考層面又與大腦有關,所以在腦科學上,器官移植影響人格與性格的說法並不成立。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