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媽媽林采霖把蒙古包變身為游牧行動圖書館,圖為蒙古小男孩興奮地在蒙古包跑進跑出。圖/許依晨
【本報台北訊】蒙古包是圖書館?蒙古媽媽林采霖築夢成功,號召全台蒙古姐妹募集300本蒙古語兒童書籍,把蒙古包變身為全台首座游牧行動圖書館。
蒙古籍配偶林采霖來台近6年,她表示有感一般民眾對蒙古文化不甚了解,同時自己也育有幼兒,如何傳承文化並增進國人認識,讓這個陌生又遙遠的國度可以在生活中更親近。
作為蒙古母親,林彩霖說,當她們遠離家鄉,如何教導孩子蒙古的語言文化就變得至關重要。她說,雖然許多中文和英文兒童書籍在台灣隨處可見,但蒙古的兒童書籍卻不是,因此,孩子只能從母親處學習蒙古語言和文化。後來我們認為蒙古圖書館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為此,她和姐妹們在2016年4月開始收集蒙古兒童書。
她說,3個月內,透過家庭、朋友、書店和國際組織的捐贈,成功地蒐集近300本用蒙古語書寫的兒童書籍。目前圖書館借閱服務是以家庭為基礎,稱之為「郵政圖書館」,藉由台灣的郵局將圖書送到小讀者的手上。
她指出,蒙古包是游牧民族最常見的必需品,也是家的象徵。便於移動和重新構建,是一座活動的圖書館。而且可以省去昂貴的場地租賃費,只需要獲得許可即可在公園或室內社區建築物中架設。
林采霖說,藉由移民署築夢計畫以蒙古包圖書館方式來一圓「游牧圖書館」的夢,很高興可以結合全台蒙古姐妹一起努力募集到蒙語童書,希望未來將蒙古包圖書館在各地游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