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科大設計所林妤恒(左)、白琳(右)設計「小鬱亂入」。圖/台科大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架設『小鬱亂入』網路平台,讓我更有勇氣和罹患心理疾病的母親對談,也希望幫助大家更認識憂鬱症。」台灣科技大學工商業設計所一年級的林妤恒,為幫助飽受心理疾病所苦的母親,和同學白琳製作「小鬱亂入」網站,過程中她學會包容、諒解媽媽,如今她們母女間的情感不僅更緊密,「小鬱亂入」平台還在去年獲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近日更將出版圖文書《小鬱亂入,抱緊處理》。
勇敢和母親對談疾病
林妤恒不諱言,母親為躁鬱症患者,但因家庭保守都不敢提起,「我上大學都還以為媽媽是憂鬱症,才想要深入憂鬱症議題,製作『小鬱亂入』網站,沒想到和母親深談後,才得知她是罹患躁鬱症。」
林妤恒說,母親在她小學五年級時發病,嚴重時會把家裡弄得很亂、煮的早餐也都不能吃,常讓她和弟弟善後,國高中時期,她一度對媽媽很不諒解,覺得「為什麼我的媽媽不一樣」。但她表示,製作「小鬱亂入」後,讓她勇於和母親對談疾病,也發現躁鬱症有分躁期和鬱期,鬱期的許多症狀和憂鬱症非常相似,她因此更懂得如何和母親相處,主動付出關懷,大大改善母女間情感。
根據估計,全台約有兩百萬人罹患憂鬱症,但憂鬱症的問題長期未被重視,也有許多人不願就醫。林妤恒表示,「有些家庭會認為家人患有心理疾病是家醜,不可外揚,架設網站除了讓憂鬱症的患者與親友可以認識疾病、尋求幫助之外,更希望能開啟社會對憂鬱症等精神疾病的重視與討論」。
黑色小怪獸解釋病症
在「小鬱亂入」中,林妤恒將憂鬱症擬人化為一隻黑色的小怪獸「小鬱」,並以大量的插圖文字介紹憂鬱症,讓艱澀專業的知識簡單易懂,更規畫問卷測驗、飲食生活建議、治療方案、陪伴患者的方法等,內容都經過專業醫療人士審閱,同時透過臉書(Facebook)社群與讀者互動,必要時引導需要協助的患者就診,並安排相關機構介入協助;而這樣多功能、對社會有幫助的設計,也讓她們去年獲得德國紅點傳達設計獎。
最讓林妤恒印象深刻的是,在一次展覽中,曾有位患有重度憂鬱連說話都有困難的女生,默默走到「小鬱亂入」的攤位前,遞了一張感謝的紙條給她們,那句無聲的感謝令她相當感動,也有了支持下去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