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近年供電餘裕逐漸惡化,核電廠內的輕柴油機組,原設計是在事故發生「全黑」救命使用,近年夏季用電尖峰幾乎成為常態運轉,去年三座核電廠共六部輕柴油機組,運轉發電時數達二千零四十小時,是二○一三年的十倍。
輕柴油機組不只從「救命用」變成「一直用」,就財務面來看,輕柴油機組發電量愈多,台電就虧損愈多。據台電今年不同能源的發電成本,核能每度一點五五元、燃煤一點二四元、天然氣二點一元、抽蓄水力二點八九元,輕柴油每度發電成本則高達十元。
若以夏季住宅用電一千度以上最高電費級距、每度六點一三元計算,去年輕柴油發電七千二百六十八萬度,等同台電因運轉輕柴油機組虧了二億八千一百二十七萬元。
台電強調安全供電責任
核電廠輕柴油機組在緊急狀況才會啟動,幾十年來只有近四年常態運轉,其他只在一九九一年至一九九五年分區限電、一九九九年七二九全台大停電、九二一大地震皆曾長時間啟動。
對此,台電發言人林德福表示,六部輕柴油氣渦輪機組並非天天使用,只有在夏季用電尖峰、備轉容量過低的時候,才會啟動供電。至於台電是否因此虧了二點八億元,林德福並未證實,僅重申台電供電以安全為優先,其次才是經濟考量,「若因限電導致民生或工業用電受到影響,那才是事態嚴重」,強調穩定安全供電,是台電的職責。
環團批未能節電更燒錢
鹽寮反核自救會總幹事楊木火說,民進黨執政十個月要轉換能源政策,兩大議題是再生能源及節電。但現在只看到宣誓二○二五綠電實際作為,沒有用心在節電在這一塊。
長期關注核電議題的清大科技法律系教授高銘志表示,應急用電被挪為常態供電,法律是否允許、會不會影響核能安全,都值得關心。若核電廠發生重大事故需電力支援應急,會不會無法調度,或是儲備燃料不夠。
綠色消費者基金會董事長方儉指出,不知現行運轉規範為何,但台電輕柴油機組應不能用於平時供電,是在緊急時沒有外電進來的備用電力。台電不該用輕柴油機做為尖峰負載用的供電,現在有許多備用電源,台電不去調度,比如依照合約,台電與民間汽電共生發電廠有5.7GW是可強制調度,或許每度價格高,但用輕柴油也很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