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真義 給的意義 文/星雲大師 |2017.03.18 語音朗讀 3057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三好娃娃與悉達多太子在各項會場中,都受到廣大歡迎。 雲水書車嘉惠偏鄉孩童,擁有更多圖書資源。 圖/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提供 我們給人家的服務,給人家的財物,給人家的一些幫忙,究竟這個功德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你不可以有分別心!凡是善舉,彼此都有分,沒有分你的、我的,分了就會產生分別,就有了差距,功德就有限。圖/佛光山提供 我們給人家的服務,給人家的財物,給人家的一些幫忙,究竟這個功德是我的呢?還是他的呢?你不可以有分別心!凡是善舉,彼此都有分,沒有分你的、我的,分了就會產生分別,就有了差距,功德就有限。 經典裡提到的「布施」,就是「給」。例如,給人家一些金錢、物質上的救濟,就是財物布施;給人家一些道理的開導,增加他的明理、智慧,就是佛法真理的布施;給人家精神上的安慰,讓他不會感到恐懼,就是無畏懼的布施,這就是「財施、法施、無畏施」三種布施。 不過,「給」要有佛法,要能不自苦、不自惱。我給你,我不苦,我不懊惱、我不懊悔,我不是為了貪圖虛名,不是要求你幫助,只是想到我所有的,要能與大家共享,這就是布施真正的意思。 在佛經裡,舉出很多布施的事例,其意義很特別,比方說:「割肉餵鷹,捨身飼虎」,這聽起來太困難了。老鷹、老虎把牠打死不就好了,還要把我的肉割來給老鷹吃;甚至叫我連命都不要,要拿來餵老虎? 不是也有人說:「打死一條毒蛇,等於吃三年長齋」嗎?但這隻老鷹、老虎,在一個修行人的眼中,看法不是這樣的。你說老鷹、老虎是危害人類的動物;不過站在老虎、老鷹的立場來看我們,牠也感覺到人類是害蟲,是危害牠們生命的惡人。所以,有了彼此對待的立場,就會離佛法很遠。 佛經裡說:「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你有這樣的想法,不論布施也好、給也好,那是最高的境界;我只為了讓你脫苦,並不是為了自己布施要得到什麼好處,這一種施捨不是很寶貴嗎? 可是有人覺得學佛法太難了,叫人什麼都要給人,自己都不要,甚至還要犧牲自己。其實,「但願眾生得離苦」就好;如果我給他,而我自己卻受了損傷,這是不當的。佛法不都是講自覺覺他、自度度人、自利利他,自他兩利嗎? 佛法示教利喜 歡喜人間 當然,這有信仰上的層次不同,假如把經文的句子改成「但願眾生得離苦,也為自己求安樂」,也是可以的,這樣你也沒有罪過啊。假如你說我沒有所求,他離苦就好了,那麼你的信仰、施捨的層次,就又高了一點。如佛經裡譬喻,真理等於虛空,等於河流,所謂「三鳥飛空,空無遠近,跡有遠近;三獸渡河,水無深淺,足有深淺」。 因此,修行的程度不論是有相的、無相的,有住的、無住的,這都好。等於念佛,有人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徒然」,這句話也形容得太過分了,即使念佛的心散亂,總比不念要好,沒有說徒然的,一切都有因果,一切善事都會有好報的。大家不要老是把佛法,朝困難的方向去想、從消極上去理解;佛陀所說的法,都是為了示教利喜,都是為了給眾生利益,給大家歡喜的。 前一篇文章 【星雲一筆字佛光菜根譚】(62) 下一篇文章 吉祥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詩】走過康橋2025.09.1103東禪寺供僧 信眾護教行菩薩道2025.09.11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2025.09.1105佛光山甘露遍灑南監 啟蒙收容人孝親報恩2025.09.1106【小品人間】寧靜海2025.09.1107嚮往佛光山 佛州橘郡郡長參訪佛館2025.09.1108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9全球最長航線將開通 至少飛26小時2025.09.1110牽動數代玩家青春 瑪利歐迎40歲2025.09.1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1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參話頭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心悟道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佛教與生活—生活與修持 8-1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參話頭星雲大師全集【經義】佛法滿人間—明心悟道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與文人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