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扭傷超過6小時就不要再冰敷,否則會抑制修復機制。圖╱資料照片
【本報台北訊】坊間習慣,扭傷後先冰敷48小時再熱敷,有助緩解傷痛。不過,復健科醫師說,這樣的觀念要改,扭傷超過6小時就不要再冰敷,否則會抑制修復機制。
復健科醫師尤稚凱日前在臉書貼文,「扭傷超過6小時就不要再冰敷了」,他本以為大家都知道這樣的新觀念,但貼文一出,還是很多民眾留言表示訝異。
扭傷處理新觀念為:不要冰敷,需舉高或輕度動作受傷部位;以其他自然方式消腫,如肌效力貼布,不過並非必要;受傷處要盡早活動與承重,但要適度,否則可能加重傷害;當傷處恢復時,仍要繼續活動並讓身體重新訓練本體感覺。
傳統上認為扭傷要冰敷24到36小時,不過,尤稚凱說,減少冰敷、及早承重是適當恢復的重點。
尤稚凱表示,新的觀念並不是說完全不冰敷,而是以6小時當一個分界點。受傷後6小時內急性期,冰敷可以止痛,且有時候扭傷也可能傷及血管,出現瘀血,冰敷也有預防出血的效果。
他說,6小時後應該已過急性期,就可以開始熱敷,讓腫脹的患部能局部血管擴張得到修復、消腫。新的處理方式可用於各處的扭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