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有個愛好,就是資源回收。當時政府未宣導回收的概念,但家中垃圾就分為可堆肥、廚餘、一般及可回收,每種垃圾自有最佳歸宿。「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果皮菜葉滋養了植物,廚餘補給豬仔的強壯,而垃圾變黃金,資源物品變成零用錢,對還是小孩子的我來說,無疑是最快樂的時光。同時,坐在門口依屬性分類,也是訓練我細心與耐心的益智遊戲。
一方陽光,一抹微風,如今年逾半百的我依舊坐在門口,專注分類,儘管前一刻心猿意馬或槁木死灰,重複的動作中,起伏心趨向平衡,只聽到鳥鳴,只見蝴蝶飛舞,不在意呼嘯而過的摩托車,天地靜默只剩下我。接著騎腳踏車將分類好的物品悠閒載至回收場,這可是很棒的運動!雖然回饋金少得可憐,但是手中的幾個銅板已超越其有形價值。
回收,是對資源的尊重與感謝,請它們再次被利用;也是對環境的愛,不再有原料被過度開發;更是對後代子孫的厚道,為他們保留資源。所以,每每做完回收,總是格外神清氣爽,滿溢的快樂隨汗水直瀉而下。
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會繼續保持我的回收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