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之後,北韓試射飛彈的頻率暴增,其挑釁動作愈加頻繁,顯示北韓希望加速回到正常化國家軌道上的急迫願望。美國加速部署薩德的步伐,則顯示美國回到加強同盟關係而忽略多邊主義和共同安全的困境。此時,中俄應該更加積極斡旋,使北韓回到兼顧各方國家利益的談判軌道上來。
車維德(Victor Cha),美國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中心主任,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CSIS)主任,在美國國會外交事務委員會的演講中提到,北韓試射飛彈顯示已經掌握攻擊美國本土的打擊能力,難以透過任何外交形式使其放棄核武地位。這點在中俄共同支持聯合國安理會經濟制裁北韓中已經表明,朝鮮半島無核化是各方的共同訴求。當前困境在於部署薩德更加破壞區域平衡,尚且還不能解決北韓發展核武的威脅。如此一來,金正恩政權有恃無恐,把所有區域國家全部拖下水。
根據俄羅斯前駐平壤經濟代表托羅拉亞(Georgy Toloraya)的看法,俄羅斯可以做到的工作,至少是與中國倡議回到六方會談的談判軌道上;支持美國反對北韓發展核武,但美俄必須共同合作,美國要承諾北韓的國家安全和穩定,以及提供北韓願意回到正常化國家所需要的經濟發展計畫,並提供核能用電等援助。北韓如果執意以武力統一韓國,勢必引起區域大戰,美國可以使用的手段包括發動核打擊使北韓消失在地球上,這應該不是金正恩頻頻飛彈試射挑釁的目的。北韓目的是為了讓美國不介入單邊干涉朝鮮半島事務,而不在於攻擊美國,托羅拉亞和車維德在這點看法上是基本有共識的。
中國停止北韓煤炭進口,也顯示其執行聯合國安理會經濟制裁決議的誠意,也不支持北韓發展核武。當前中國反對美國藉由北韓飛彈試射作為部署薩德系統的理由,因為這將破壞區域軍事戰略的平衡。中國即使有能力對薩德系統進行雷達封鎖或施以飛彈打擊,但是這將破壞中美關係並使亞洲陷入新冷戰當中,不利於多邊主義的形成。
南韓已經陷入朴槿惠彈劾案的無政府狀態當中,親美派試圖加速部署薩德系統以討好美國。但這樣一來,韓國也使自己國家陷入軍事衝突的前線當中,並對韓國經濟造成衝擊。
中韓民族主義的興起更是惡化雙邊關係的氣氛。中國限縮南韓的經濟市場,南韓是否可以完全轉移到美國?仍是難以預估的結果。倘若美國陷入反恐戰爭需要中俄積極合作,南韓的犧牲將使自己未蒙其利、反受其害。
胡逢瑛(桃園市/元智大學助理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