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護母親住院,每天早出晚歸,雖然感到很辛苦,心裡卻是輕鬆的。因為這是一件必須而又自然的事。
說來真是巧了,連續三天早晨,搭的是同一輛計程車,一來二去,跟司機成了「熟人」。
司機是位三十來歲的小夥子,一上車,他便問我:「你每天這麼早出去,在什麼地方上班?」我告訴他,母親因病住院,要去醫院陪護,給老人家買早飯,而且老人家眼睛花了,飯後要幫她把好幾種藥分清楚,不然萬一吃錯就麻煩了。
他又說道:「你真孝順,人必須這樣子。你這樣給孩子做榜樣,將來他們也會同樣孝敬你的。」我對小夥子講:「在我心裡,孝不是做給誰看,做到自己心裡安詳就行了。有一天,父母百年了,每當想起父母在世時,咱們盡到了兒女的責任,盡心盡力做到了自己能力所及的就夠了,何必在這個責無旁貸的問題上,非要讓誰說你好。」
另外,像小夥子所說的「做孩子的榜樣」,大可不必有這個想法。有時候,世間的事確實是上行下效,但無需刻意做給孩子看,我們一心一意、盡職盡責地侍奉老人,就是對孝道傳承最好的詮釋。正如李白《贈曆陽褚司馬》詩中所云:「北堂千萬壽,侍奉有光輝。」
在我心裡,在對待父母的問題上,和與人交往一樣,我們願意做的事,付出了不要總想著有朝一日別人反過來回報我們,要別人把你的好記在心裡;即便有一天,曾經幫助過的人,對不住或是背叛了你,也無須多想,他會離開你、背叛你,自有人家的道理,「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心甘情願做的事情,何必非要個「謝謝」?不想回報,心境就會輕鬆,就不會有負擔、有淤結。
在這個世界上,唯父母是最無私心、私欲的,從不圖孩子如何報答,只希望我們生活得如日中天。那麼,當歲月將我們的父母拖垮、拖倒,已無力再像從前,需要我們悉心照顧,此時,孩子就應當成為父母的拐杖,成為他們的輪椅、碗筷、水杯。
那麼有一天,當父母離我們遠去,我們將問心無愧,不留遺憾,心靈一片安詳。這就是一生最大的成功,一件對誰都可以誇耀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