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寮港澳海床已見重油團塊附著。
圖/飛魚潛水提供
【本報台東訊】綠島北側海域慘遭重油汙染,昨天啟動海底清汙,十四名潛水員下探最嚴重的中寮港澳海域,發現人工海岸海藻床上已附著大量已變質的重油,水域間漂浮著黑色條狀或團狀物,首趟清上岸的重油團塊超過三百公斤,潛水員「心痛到快說不出話」。
綠島疑因大型貨輪非法排放重油,北側海岸線七點二公里被汙染,自北端綠島燈塔直到東北方楠仔湖,綠島燈塔及附近的中寮港澳最嚴重,岸際礁區、海中水域確定都有大區塊油汙,其他柴口、人權紀念公園、楠仔湖等處礁岩區受零星汙染。
當地鄉民與環保署、縣府、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海巡署等單位,十一日動員近百人,針為沙灘、岸礁清汙,為免二度衝擊環境,採人工括除、去汙作業,受潮汐與氣候影響,僅能清到下午四點漲潮被迫暫停。昨天退潮後,再投入八十人清除礁區,至昨天,陸上作業所清含油垃圾總重一千零一百二十二公斤,含重油量約二百三十公斤。
不過,更令人恐懼的汙染在看不見的海底!當地飛魚潛水團隊前天紀錄到汙染最嚴重的中寮港澳深達十二公尺天然海岸海床,沾黏、漂浮黑色重油汙染物,昨天下午環保署兩名海底清物潛水人員進駐,在教練俞明宏等十四人引領下,兩小時內清了六大袋、超過三百公斤變質重油,俞明宏目測,「只清了一半」。
「心痛、心痛、心痛…我已經難過到不知怎麼說了。」俞明宏表示,礙於東北季風浪大,昨天只能潛到三點五公尺深的人工海岸,眼前所見的海床環境大受破壞,變質的重油附著在較尖凸的海藻床,「這裡是潮間帶生物最基礎的棲息地、覓食區」,海面、海層間也漂浮著重油凝結的大小團塊、條狀物。他說,能清多少就清多少,盼老天作美,讓他們今天下潛深處,盡可能搶救已遭油汙的生態。
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表示,這次以中寮港澳最嚴重,其地形為口袋型,油汙不易排出,沉積海中,附著珊瑚礁,造成生態耗劫;一旦時間拉長,漂浮油汙逐漸分解、變小,魚類、海龜等生物易誤食,延伸更多物種傷害。他強調,即使是在岸際,貝類、螃蟹等生態都難逃傷害,「不死也半條命」。
綠島油汙今天持續海底清理,礁岩區人工清理預計再進行四天,環保署已調度高溫高壓清洗機到綠島輔助清洗,總計陸地清理作業還要十多日,期間還得避免二次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