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裡的閩南語】 睏指睡眠或疲勞

文/陳俊明 |2017.03.08
1581觀看次
字級

文/陳俊明

西漢末年,桓譚《新論.祛蔽》︰「思精苦,賦成,遂睏倦小臥,夢其五藏出在地,以手收而內之。及覺,病喘悸大少氣,病一歲。」描述揚雄著賦初成,勞累小睡以致惡夢驚悸,後以此事誇飾著文之精苦。「睏倦」是指疲累而睡覺。

三國曹丕《典論.論孝武》︰「既窮追其散亡,又摧破其積聚,虜不暇於救死扶傷,疲睏於孕重墮殞。」評論漢武帝派兵北代匈奴,不斷追擊,致胡虜損失慘重,來不及救傷兵,既疲乏又想睡下。

「倦睏」或「疲睏」均指疲勞到想睡下。

回到佛經裡來看,三國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慈念眾生愚痴自衰,每睹危厄沒命濟之。行索果蓏,道逢乳虎。虎乳之後,疲困乏食。飢饉心荒,欲還食子。」指母虎餵乳之後,因疲勞到差點睡著,想回頭吃乳虎。逝心菩薩既然遇上了,即以身飼虎。古時「困」通「睏」。

隋闍那崛多譯《起世經》:「彼諸眾生,皆共聚集。憂愁苦惱,椎胸叫喚,迷悶困乏。」在此「迷悶困乏」通指迷惑鬱悶疲勞又想睡下。

宋法賢譯《眾許摩訶帝經》:「一日王因春節,將諸嬪婇遊幸彼園,盡極歡娛以肆其意。王方疲困寢息園中,時彼毒蛇謂其得便,疾出窟穴欲來蠚王。」此處「疲困」即充分表達疲勞又愛睏,乃寢息園林中。

元姜端禮撰《林泉老人評唱丹霞淳禪師頌古虗堂集》:「道合平常,平常合道。故云是處語言皆合道。誰家絃管不傳心,決非攻乎異端斯害也已。而校其萬一者邪。修行之人若能如此行歷,何必忙拖竹杖緊繫行纏,撞東磕西走南掠北,向枯骨上睏咬。」這是在大正藏裡惟一用到「睏」字。指精神不濟至想睡下之際盲目的樣子。

由於閩南語裡頭沒有「睡覺」或「睡」之用詞,只有繼續使用「睏」字。

比如:想睡覺就得說是「愛睏」,其國際音標為(ài-khùn);因此,安眠藥就得說成「愛睏藥子」(ài-khùn-ioùh-à);睡足睡飽,叫做「睏飽眠」(khùn-pà-bàn);休息說做「歇睏」(hioh-khîn);睡衣又叫做「睏衫」(khùn-sanŋ);午睡得說「睏晝」(khùn-tàu);無擔憂的過日子,謂「好呷睏」(hó-tsiàh-khùn);坐立不安,說作「袂吃袂睏」(bē-tsiàh-bē-khùn/buē-tsiàh-buē-khùn)。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