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既不能強嫁親女,於是物色一位民間的女子,宣稱她就是嫡長公主,隆重的送到匈奴汗國(王庭設蒙古共和國哈爾和林市),作單于(二任)欒提冒頓的妻子。派婁敬護送,前往締結和親盟約。
司馬光曰:「婁敬完全了解欒提冒頓的凶暴殘忍,不可以用仁義感化,卻主張跟他結成姻親,為什麼前後如此矛盾?骨肉間的恩情,高貴卑賤間的區別,只有仁義的人才能知道,怎麼會想到用這種手段去使欒提冒頓屈服?
古代君王統治蠻族,順服時用恩德懷柔他,反抗時用武力鎮壓他,從來沒有聽說過用婚姻作為手段的。欒提冒頓把他的親爹都當成禽獸,活活射殺,對於岳父,豈看在眼裡?婁敬的謀略,太不嚴密。何況魯元公主已是趙國(張敖)的王后,怎麼能再嫁給匈奴單于?」
正因為對手殘暴,才改用婚姻手段,怎麼會有矛盾?只有仁義的人才知道骨肉之情和尊卑之分,可謂天下第一奇談,野蠻人跟文明人一樣的愛護他們的兒女,尊敬他們的父兄,愛和敬不是某一個階層人士的專利,司馬光如果不是無知,就是故意抹殺事實。婁敬已講得明明白白:嫁出皇女,不是改造欒提冒頓,而是把效果放在欒提冒頓的子子孫孫,這正是可貴的遠見。司馬光卻纏住欒提冒頓本人不放。
婁敬是「和親政策」的發明人,在婁敬之前,司馬光固沒有聽說過,但在婁敬之後,西漢王朝跟唐王朝和親政策,獲得的豐富成果,《資治通鑑》記載的十分詳盡,這些記載又都經司馬光字字寓目,怎麼忽然間咬牙發誓說:「從沒有聽說過用婚姻作為手段?」
宋王朝拒絕和親的錯誤決策,已使中國付出極大代價。司馬光不但沒有反省,反而大言不慚的說:「對於蠻族,順服時用恩德懷柔他,反抗時用武力鎮壓他。」宋王朝時的蠻族契丹和西夏,始終威脅中國生存。司馬光也當過宰相,他為什麼不用恩德懷柔,又為什麼不用武力鎮壓?
敵人,能擊敗他時擊敗他,不能擊敗他時只有和解││和親是和解的方式之一。宋王朝就壞在戰既不戰,和又不敢和的稀泥之中。人們所聽的,全是些慷慨激昂、擲地有金石聲的隧道聲音,為害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