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宋玉澄
五色鳥,顧名思義就是身上有五種絢麗羽色的鳥;如同上帝在樹林中創造的一只飛躍的調色盤。
然而,世間沒有全然美好又無憾的事物,牠雖有了艷麗的外型,卻沒有宜人的嗓音,如敲木魚的鳴聲,竟讓人們給了牠一個「花和尚」的謔稱;只是在真實的生活中,牠們可是忠實的一夫一妻制。稱牠們「花」,只因牠們羽色十分美麗。
敦厚樸實的客家人,或許不知道祂們在學術上屬於鬚鴷科的擬啄木鳥類,卻因性喜在枯木或枯枝上打洞築巢,就像啄木鳥一樣,就稱祂們為啄樹鳥;客家人居多的新竹縣,還把這樣的鳥,定為縣鳥呢。
五色鳥在全球有超過八十種,台灣僅有其中一個亞種,就是大家經常可見的五色鳥,但祂的名稱已在二○○八年底,中華鳥會發布的新版台灣鳥類名錄中成為歷史名詞;正式改名為「台灣擬啄木」,從台灣特有亞種改為台灣特有種。
六、七月,是五色鳥的繁殖高峰期,最常見愛好飛羽的攝影家們,屏息靜氣等在某一樹洞前,紛紛架設著俗稱大砲的專用相機,如駕候巨星蒞臨一般。幸運的是在我的庭院中,曾與牠不期而遇,並做了短暫親密接觸的合影;只是牠並不樂意,甚至氣憤的狠咬我的手指。
從照片中,可以見到牠的鳥喙黑且大,布著長長的嘴鬚;全身披著鮮豔翠綠色,頭部則有紅、藍、黃、黑、綠等色彩,眼睛的周圍呈黑色,額、腮及上喉部是金黃色,下喉、頸側及後頸為藍色,紅斑在胸部,色彩斑斕,不限五色,絢麗耀眼,果然有巨星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