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載一個台大醫科生朱書弘,才念第一年就遭退學,但他卻靠著一條DIY自製洗面乳翻轉人生,年營業額破千萬元。在創業期間,他一早起來做果菜中盤批發,這筆收入才能在他創業慘賠時期,提供資金的來源。
「真的你必須要失敗,你才知道你欠缺什麼。」我很欣賞朱書弘這句話。
被台大醫科退學是失敗嗎?創業第一年慘賠一百萬是失敗嗎?是的,在華人父母一般傳統觀念,很難接受孩子放下台大醫科的光環去當果菜的中盤批發,又投入不穩定的創業艱辛中。
大學學測剛放榜,報紙上年年報導的是不同滿級分的主角,仍是寒窗苦讀十年,一舉成名天下知的書生功名思惟。我卻也看到另一種思惟在一些比較有個性想法的孩子中萌芽,他們一樣是滿級分的孩子,一樣握有進入醫科的門檻,但他們卻拒絕父母的安排,成為醫科生,他們遵循內心真正的聲音,去念自己喜歡的科系,也願意承擔這樣的選擇。
例如一個孩子因為拒絕父親的安排,去念自己喜歡的數理,即使被斷絕經濟來源,需以家教賺取生活費,也甘之若飴。
有個七十五級分剛申請上醫科的孩子告訴我:「阿姨,我甚麼都好,唯一的缺點就是沒主見。」那真的是一個很完美的孩子,身高、帥氣、親和、學歷都是金字塔頂尖的人生勝利組,可是當他說是一個沒主見的人時,我看到所有完美下的那一份無奈。
他所有的一切,都必須被父母安排,不只是學校科系的選填,包含活動、家教的選擇、女友等,全在被掌控中。如果只看表面,當然他擁有了人人稱羨的一切,但微笑滿面的外皮下,去包裹著別人的人生,不是他自己的。
沒人能擔保勇於走自己的路,能一帆風順,而充滿挫折與風險的創業,本來就是刺激與辛苦萬分,我認為朱書弘及那些走出傳統思惟的孩子,提供了很好的典範,他們的人生不一定符合社會的「功成名就」,但是心甘情願的,因為他們的人生是自己選擇的。
曹淑芬(台北市/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