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麗龍雕刻 海漂垃圾變藝術

 |2017.02.15
1441觀看次
字級
王明宗的保麗龍雕刻作品〈狼〉,看起來十分凶猛、活靈活現。圖/中央社

【本報金門訊】金門海邊有不少海漂垃圾,其中又以保麗龍最多,當地藝術家王明宗因此發想以保麗龍為雕刻素材,賦予廢棄物新生命,不但展現創意,更可淨灘,達到環保效果。

每年在金門各單位舉辦的多次淨灘活動中,保麗龍總是最大宗的廢棄物。這些大塊呈圓桶狀,還繫有纜繩的保麗龍,是中國大陸海邊船隻的防撞浮球,部分是對岸蚵民養殖使用。

王明宗的工作室距海邊不遠,他常到海邊散步,看見保麗龍垃圾之多,丟掉可惜,燒掉又會製造空氣汙染。後來,他發現這些防撞浮球的保麗龍密度強、厚度夠,很適合雕刻,開始展開新的嘗試。

由於擁有多年雕塑經驗,保麗龍雕刻一點也難不倒王明宗。「泥塑做壞了,可以再補一塊土;但保麗龍就沒這麼容易。」他表示,下手前要先構思造型,一旦出刀就要「狠」,一刀一畫,絕不能馬虎。

王明宗第一件完成的保麗龍雕刻作品,是象徵幼童軍的〈狼〉。這隻狼張著血盆大口,綠色眼珠閃露凶光,看起來十分凶猛、活靈活現。他笑說:「不講是保麗龍,沒人知道。」保麗龍雕刻的特點在於可以同時創造出木雕、石頭,甚至金屬的感覺。王明宗說,關鍵在於「刀工」和釉彩,刀法很重要,素描能力也不可或缺。

保麗龍雕刻只需一支簡單的鋸片,素材免費,還可淨灘,一舉多得。王明宗說,金門極度缺乏木工和石刻師傅,不妨可以用保麗龍來推廣雕刻教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