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的故事》河西隘口嘉峪關

陳菽蓁/文  |2007.04.24
335觀看次
字級

檻菊愁煙蘭泣露

羅幕輕寒

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

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

獨上高樓

望盡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

山長水闊知何處

〈蝶戀花‧北宋晏殊〉



登嘉峪關使人想到離別,夯土城牆高達九米,巍巍矗立,望之彷彿遮了天、蔽了地。城內有城,樓外有樓,卻不知為何讓人感到憂傷難抑,是內城東、西兩門之間的灰黃沙土地,還是城牆上大大小小的閣樓,或者是城中央那座樸拙而落寞的古將軍府?

深秋時分,秋風颯颯,遠方烏雲壓頂,城外是無邊的礫石戈壁,兩側山涯伸至天際,一座孤絕而雄偉的關城就這麼連天拔起,「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詩人王之渙對玉門關的聲聲嘆息,也感染到這裡的縷縷孤魂了嗎?

旌旗雖然迎風飄揚,敵樓、箭樓、閘樓、角樓、閣樓酘酘依舊固守故城,將軍府如今卻人去樓空,華麗的戲台早已銷聲匿跡,連年征戰總有偃旗息鼓之時,只是「故園東望路漫漫」啊!那曾經是「深閨夢裡人」的守城將士們,是否安抵家園?

還有啊!「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有沒有那回不去的將軍戰馬、前鋒士卒,被禁錮此地,日日仰望著「天下第一雄關」的牌匾,盼望塞外的黃沙吹過千山萬水,帶著他們的魂魄回到那個千里之外,魂牽夢縈的故鄉?

萬里長城的終點││嘉峪關,與起點山海關遙遙相望,兩地相距不下萬里計,景象自是大為不同,它的巍峨壯觀與重要地位使它著稱於世;連始終在河西走廊兩岸對望西行的祁連山和馬鬃山,到這裡也為它同時彎身移位。兩座山脈相距不過三十哩,將嘉峪關拱在正中,莽莽戈壁和皚皚雪峰間,它就這麼頂天立地的站著,傲視這無垠無涯的蒼涼塞外。

它大概也只能如此吧?地處邊陲鎖鑰││河西第一隘口,身負長城最西端第一重關,以及古絲綢之路的交通要衝,怎能不氣吞山嶽、輝煌而悲壯?

昔時要進出嘉峪關,關卡重重,是很不容易的,得要有入關證,進出的證明就叫「關照」,因此任誰見了守門士兵都得請他多多「關照」。

然而,出關才是考驗哪!內地與西域,中原與大漠,人煙稠茂與黃沙漫漫;荒涼的礫石戈壁遙望繁榮富庶的沃土,心情與景況至此是個最大分野了:「出了嘉峪關,兩眼淚不乾,向前望,黑石灘,向後看,鬼門關」,正是「進關容易出關難」啊!

六百多年的風霜歲月,得用多少血淚去刻畫?關城內的每一塊磚頭都是無數的悲歡離合堆砌而來的,它們安安分分佇立在大漠上,就連那塊當初巧工精密計算過,砌城樓恰好剩餘的一塊「定城磚」,也靜靜的蟄伏在瓮城門樓之上,訴說著風雨飄搖、興衰悲喜的來時路。

歷史,需要見證,它們就是蒼涼而勇敢的見證;而歷史,最好憑弔,憑弔最好「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古長城似遠又近、腳下是寬廣堅實的馬道,身旁是方圓各異的「垛口」,前方飛簷凌空、紅柱映疊、底下瓮城沉靜卻肅殺,而遠方有幾隻安靜的駱駝蹲著的大地,是無盡的蒼茫,果真是「山長水闊知何處」。

登上嘉峪關,是該憑弔戰爭與歷史、憑弔前人過往足跡、憑弔那百代過客之光陰的,卻不知怎地,只有濃濃的離恨與哀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