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伊斯蘭教古蘭經
書寫於莎草紙,長24.4公分、寬30公分、高9.1公分,本手抄經書為十八世紀回教蒙兀兒皇室所使用,全文橫式書寫,開卷對頁以金色繁複圖案與艷麗色彩裝飾,隨後經文則以金框圈飾。世界宗教博物館藏。展期:即日起~5/31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三展廳
圖/佛陀紀念館提供
宗教具有傳播與跨國界的特性,台灣獨特的地理位置與歷史更提供宗教與民間信仰多樣性的發展環境;佛教、道教之外,還有傳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以及客家與新住民的宗教信仰,所創造出的建築與文物等各種有形與無形宗教文化資產,豐富而多元。文化部文化資產局主管全國文化資產重任,所屬的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專門研究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與修復技術,具體落實保存工作。
藉此展覽希望將星雲大師所開示「三好、四給」的觀念運用在文化資產,廣開文保歡喜法門,共同打開修護的寶典,讓宗教遺珍得以被保存、傳承及弘揚。
賞析:伊斯蘭教古蘭經
書寫於莎草紙,長24.4公分、寬30公分、高9.1公分,本手抄經書為十八世紀回教蒙兀兒皇室所使用,全文橫式書寫,開卷對頁以金色繁複圖案與艷麗色彩裝飾,隨後經文則以金框圈飾。世界宗教博物館藏。
展期:即日起~5/31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本館二樓第三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