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茱莉雅整理
在建中教寫作達三十年的林明進老師,發現國內的學生最不擅長的文體竟然是記敘文,就連作文題目已經規定要用記敘文來寫作了,還是有不少學生會以說明文或講道理的方式來破題,令閱卷老師啼笑皆非。
兩年前高中作文比賽的題目採「自由命題」方式,要參賽學生以記敘文進行寫作,結果各校派出的作文菁英,竟然十個有六個寫作離題,甚至不少人因為被過度訓練,結果以套公式的方式寫出類似的論說文。
林明進強調,記敘文的寫作要有人事時地物,要有故事和情節,而且最好是熟悉的故事。可惜的是高中生多半只擅長講道理、背金句或案例,國中生也只會寫「小故事大道理」,舉例永遠是一些社會上耳熟能詳的案例,當然寫不好記敘文。
林明進曾以〈一張舊照片〉為題在建中進行實驗,結果有不少學生都是以「你知道一張照片的價值是什麼嗎?且讓我慢慢告訴你……」的方式下筆,幾乎一破題就離題了。
林明進建議不妨以「看電影」的方式學寫記敘文。林明進曾要學生看一部電影《那山.那人.那狗》,描述一位山中老郵差帶著兒子進行最後一趟送信差事,要學生逐幕分析導演如何敘說這個動人的故事。
從影片一開始,學生看到導演並非告訴觀眾:「這是個郵差的故事,你知道送信的價值是什麼嗎?」或是「這是一部探討人性的電影,人性有好也有壞,我們如何保留好的而去除壞的呢?」而是自然開展一些十分生活化的情節和畫面。再進一步拆解劇情,也會發現導演是以許多動人的小故事、充滿感情的小點滴,來描寫郵差的一生。
換句話說,寫記敘文不能一瀉千里,三兩句話就把道理講完,而是要如行雲流水般,水流到每個轉彎或景物前各有風景和高低起伏曲折變化,最後才匯流到海裡。在過程中需要處理的是情感、動作和事件,而非說明、解釋或評述,如此才能寫好記敘文。
●今天上午8:05~8:15國立教育廣播電台「教育行動家」同步刊播「LQ大聯盟」相關訪談,收聽頻率FM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