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回到家,婆婆搬出個紙箱,說是快遞送過來的。我納悶了,是誰寄的?快遞單上的字跡很模糊,看不清楚。
圖/李玉婷
文/李玉婷
傍晚回到家,婆婆搬出個紙箱,說是快遞送過來的。我納悶了,是誰寄的?快遞單上的字跡很模糊,看不清楚。
我好奇地打開了紙箱,驚喜發現原來是一個大花糕!足足有臉盆這麼大,呈金字塔狀一層層疊起來,帶著香氣的紅棗點綴在上面,讓人忍不住想掰下一塊來嘗嘗……這時母親的電話也打來了,說南方空氣潮濕,大花糕不易保存,要早點吃掉。又解釋說臨近春節怕快遞送貨不及時,所以提前寄來。在母親絮絮叨叨話語中,我的眼睛濡濕了。
大花糕在我們山東聊城是過年家家必備的一種麵食,又叫做「年高」,取日子過得一年比一年高之意,過年吃了大花糕,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大年初二女兒女婿回家拜年,把大花糕當作回禮是一種很重的禮節,它是當媽的送給女兒女婿最好的新年祝福。我遠嫁浙江慈溪,一年難得回去一兩次。過年又嫌冷,總在慈溪過。母親從不與我計較,大花糕總是每年寄來。
大花糕做起來很麻煩,多次勸老媽別自己做了,外面有賣.何必自己這麼辛苦!可她不聽,說做給女兒吃的大花糕一定要親手做。
我似乎看到老媽在廚房忙活的身影:挽起衣袖,在大瓷盆裡用力和麵,這是個力氣活,和出的麵一定要硬,老媽和麵時一定大汗淋漓吧,揉一陣肯定還要休息一會……和好的麵發酵好,還要再揉上一陣,這樣做出來的花糕才有型好看。麵揉好了,分成一塊塊,先做一個略厚的大圓底,再取一塊麵團,搓成長條的小麵段,用這小麵段把提前泡好的大棗圍起來,連接處用力捏緊。多做一些這樣的麵棗圈,用這些麵棗圈在大圓底上擺成一個空心圓,圓圈內再用大棗填滿,然後重複以上的步驟,直到做成塔狀,層數愈多,就代表著以後的生活會愈好……
晚飯時,吃著老媽寄來的大花糕,切成小塊的花糕,底部滿滿都是大棗,甜甜棗香讓我想起兒時過年吃大花糕,總喜歡把大棗偷偷摳出來吃掉,老媽便笑著說,等你以後嫁人了,每年過年給你做的大花糕一定多放些大棗……
這些畫面如今仍歷歷在目,可母親卻已經老了,作為女兒的我陪伴她的時間那麼少,想到這裡不禁自責起來。
有大花糕陪伴的年味才會更濃。我突然做出一個決定,今年春節我要回老家陪母親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