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明天將說再見,也要給今天的花澆水》,如何出版
「就算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我也要栽植蘋果樹。」據說這句話出自馬丁.路德。我引用此句,送給病人一句話:「就算明天將說再見,也要給今天的花澆水。」
如果明天是人生的最後一天,你會如何面對?
想說反正明日將死,那就盡情大啖自己最愛的美食,盡情做些自己喜歡的事,享受最後時光嗎?
還是將自己關在房裡,恐懼不已地悲嘆自己的命運?
抑或是拚命向上蒼祈求呢?
馬丁.路德說他會「栽植蘋果樹」,我則是「澆花」。栽植蘋果樹、澆花,除了有「完成每個人應盡的義務」的意思,也蘊含著更重要的訊息。
你覺得是什麼呢?
那就是關心自身以外的人事物,路德以「蘋果樹」隱喻,我則是寄託「花」這個字眼。
滿腦子只想著自己的事,便看不見真正的任務與使命,唯有關心自身以外的人事物,才能明白自己應該做的事。
內村鑑三在著作《留給後世的最大遺物》一書中,寫道:
「雖然能留給後世的遺物有金錢、事業與思想,多數人卻沒有這般能耐,但絕對不是什麼都沒能留給後代子孫。對任何人來說,最大的遺物就是勇敢又高尚的人生,為了追求良善而奮鬥的人生就是最值得尊敬、最有價值的東西。」
捨棄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生,直至生命盡頭都能關心自身以外的人事物,這就是內村先生所言「高尚的人生」,不是嗎?
(摘自《就算明天將說再見,也要給今天的花澆水》,如何出版)
作者簡介
樋野興夫
一九五四年出生於日本島根縣,醫學博士,任教於順天堂大學醫學院,教授病理腫瘤學,並擔任一般社團法人癌症哲學門診理事長。曾任職美國愛因斯坦醫科大學肝臟研究中心、美國福克斯蔡司癌症研究中心,以及癌症研究會癌症研究所實驗病理部,擔任部長一職。
二○○八年創立「癌症哲學門診」,透過預約制諮商、免費個人諮商等方式,給予癌症病人與家屬心靈上的支援,致力拉近醫療現場與病人之間的「隔閡」。並以多年來致力於研究肝癌、腎臟癌的成就,榮獲日本癌症學會獎勵獎、高松宮妃癌症研究基金學術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