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年關將屆,許多縣市政府面臨龐大赤字,但諷刺的是縣市爭相爭取蓋鐵路、立體化。桃園鐵路地下化、大台中山手線環狀鐵路計畫、嘉義市鐵路高架化三案耗資超過二千一百六十五億元,同步進行的鐵路立體化及新增路線總計有十九案在排隊,總經費估計超過五千億元,將成為國家交通建設經費大錢坑。
沒必要性 審委:山手線最誇張
為落實蔡英文總統交通政見,行政院日前提出將推動三十年軌道運輸計畫,縣市首長陸續開出軌道建設支票。審查軌道立體化可行性研究計畫的委員認為,最誇張的案子是總預算九百三十二億元的台中山手線鐵路,去年底在委員會上就遭質疑路線經過人口不多,環線尖峰時段每小時只能開出一到兩班車,高架化經費龐大卻沒有必要性與急迫性。雖兩度被交通部退回,但獲行政院大力支持,台中市府預估農曆年後將再送審。
近來最近最受矚目的則是桃園鐵路地下化,桃園市長鄭文燦將原訂高架化改為地下化,經費從三百零八億暴增到九百六十四億,遭專家砲轟有心人士炒地皮、看不見效益,將排擠其他交通建設發展,但去年底交通部仍同意市府所提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送行政院核定,預計政院下周開會討論。
「趕進度」的還有彰化市區鐵路高架化,彰化縣政府兩周前已將可行性研究送近交通部審查;蔡英文總統指示今年底應動工的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則是耗資二百七十五億,鐵工局也已完成綜合規畫,將於最近送交通部審查。
近來屏東縣長潘孟安也積極爭取高鐵南延屏東,高鐵局初步評估也要耗資八百億到九百億元。交通部長賀陳旦日前說要等外在環境成熟才考慮,連日來引發網路論戰,屏東縣民發起成立「爭取高鐵到屏東聯盟」,昨天到街頭發傳單爭取民眾支持。
供給導向 學者:須有備案評估
淡江運管系教授張勝雄指出,地方政府爭相爭取的軌道運輸計畫,淪為漫無目標的點名想要的建設,卻未充分考量未來不僅台灣人可將會下降、運輸需求及模式也會改變,對台灣未來發展是危險的。
逢甲大學運管系副教授李克聰說,國內現在對軌道建設的氛圍幾乎都是供給導向,但是否真的有效益,是否符合台灣財政,卻未好好評估;目前進行的計畫都必須有備案評估,否則不僅財政負擔加重、壓縮到長照或食安等各項預算,最直接就是全台都將進入交通黑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