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性照顧 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之後呢?

文/釋德嘉、釋宗惇 |2017.01.15
62762觀看次
字級
(摘自《生死奧祕》,三應出版)

文/釋德嘉、釋宗惇
在我們的文化裡,死亡是禁忌,學校教育也鮮少教我們如何告別生命。於是,病人和家屬往往不知所措,錯失圓滿畫下生命句點的契機,徒留遺憾和後悔。

不過,有時候病人什麼都不說,假裝沒事,是因為他認為大家解決不了他的問題,或大家都聽不懂他在說什麼,認為他和大家的世界是兩條永遠沒有交集的平行線……其實,他在等待懂他的人。問題是,如果沒有等到那個人,該怎麼辦呢?

在安寧照護上,與生命告別是很重要的過程;因此,強調四道人生習題──道謝、道歉、道愛、道別──也就是謝謝、對不起、我愛你、再見,看似簡單言語,卻是病人與家屬送給彼此最珍貴的禮物。

.道謝:謝謝出現在我們生命裡的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們備受呵護。

.道歉:請求對方原諒我們所做的過錯,也寬恕、原諒對方的錯,釋放彼此的愧疚,放下恩怨。

.道愛:對摯愛的親人,說出彼此的真心話,祝福彼此,以及表達關愛。

.道別:真誠的和親友說再見,再次感謝他們出現在生命中,請他們安心;親友也祝福病人放下,好好的走。

在西方的觀念上,這是典型的「四道」人生習題。然而,面對文化、價值觀不同的東方,我們要思考的是,「四道」圓滿後,真的就好了嗎?病人就真的能安心面對死亡過程嗎?實則不然。

多年來我們常常碰到病人在做完「四道」功課後表示,「師父,我謝都謝過了,道歉也說了,還有我愛你、再見也一樣都說了,可是我還是會怕啦!」

這時,我們通常會問,「那你在怕什麼?」得到的回答大都是,「我以後不知道要去哪裡、死亡的時候會不會很恐怖?我眼睛閉上了會看到什麼?我很怕……」這是死亡恐懼。

死亡不是結束,是另一個新生的開始。四道主要與今生的因緣道別;四道之後,要審思從今生到來世的生命藍圖,要有法門的學習與練習。

知道前面的路該怎麼走,病人能真正安心,家屬也才能得到安慰。

(摘自《生死奧祕》,三應出版)

作者簡介

釋德嘉

現任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蓮花基金會諮詢專線諮商宗教師;蓮花基金會「本土化靈性關懷培訓課程」及「安寧療護/臨終關懷研習課程」講師;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三學苑住持;大悲學苑監苑;大悲學苑社區安寧靈性關懷宗教師。

釋宗惇

現任大悲學苑住持;台灣臨床佛學研究協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倫理委員會委員;台灣科技大學人文關懷中心兼任講師;新加坡甘露關懷協會顧問。

曾擔105年度安寧療護暨生命教育宣導人員培訓計畫主持人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