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先驅 讓陽光灑在心上 文╱林心雅、李文堯 圖╱大塊文化提供 |2017.01.15 語音朗讀 32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優勝美地的主教堂峰 (Cathedral Peak)。繆爾形容這座美妙的岩石建築物,外觀近似傳統的教堂,崇高而莊嚴。 圖╱大塊文化提供二○○五年加州發行25分美元硬幣,圖案便是以「約翰繆爾」和「優勝美地的半圓穹頂」做為象徵。 圖╱大塊文化提供內華達山脈的茵優國家森林(Inyo National Forest),有一大片區域劃為「約翰繆爾荒野保護區」。 圖╱大塊文化提供《金色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大塊文化出版 「讓陽光照在我們心上,而非身上。河水穿流過我們身軀,而非從旁流過。」 “The sun shines not on us, but in us. The rivers flow not past but through us.” 這可能是繆爾最為世人所知的名言之一了。他一生發表過三百餘篇文章,共寫了十本書。終生獻身保育運動,崇尚儉樸生活與心靈再造,其自然思想深受梭羅和愛默森的影響,但繆爾是用苦行僧的方式在曠野孤寂中悟道,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系。他一生足跡遍布全球,走過的地方遠比兩位先哲來得多。 「回到山裡,就像回到了家;曠野是生活所必須。」對繆爾而言,大自然是啟發思考、淨化人心的神聖殿堂,而自然之美是生命中所不可或缺的力量泉源,因為「每一個人需要美不亞於麵包,需要有地方遊憩與祈禱,讓大自然得以平復其創傷,振作其精神,賦予肉體與靈魂力量。」 多年山居生活,繆爾觀察到萬物關係是如此緊密相連,牽一髮而動全局。他痛恨人類不知節制貪婪開發,看待大地只想到潛在經濟價值,完全罔顧荒野存在的必要,忽略自然之美對人類性靈的陶冶。 從山中歸來,繆爾知道他所擔負的使命是教人如何欣賞自然之美。他希望能將觀光客變成徒步者。親觸高山草原與岩石,他發現了真正的財富,而他也樂於分享這樣的財富。他相信通往知識之路是實地觀察,而非僅有學術研究;因為對自然荒野的認識無法從書中學習,必須透過親身體認。 他曾說:「只要有麵包、水及辛苦而愉快的旅程,我就心滿意足了……一個人仍應接受訓練和磨鍊,學著在完全不依賴任何特定食物的狀況下,享受美好的野地生活。」 正因繆爾的書寫帶著一種形而上的特質,具有穿透人心的力量,他的讀者無論是總統、國會議員或一般大眾,往往都能受到啟示,被他的思想與真誠所感召而付諸行動。繆爾對大自然的熱愛持續一生,成為他畢生捍衛自然荒野的原動力。 一代哲學大師愛默森在一八七一年和繆爾在優勝美地會面,當時愛默森已六十八歲,繆爾才三十三歲,愛默森當時便盛讚繆爾具有高度智慧,是他所見過最具赤子之心之人。 國家公園之父 一九○三年熱愛戶外活動的老羅斯福總統(Theodore Roosevelt)造訪優勝美地。他不找別人,只要繆爾一人作陪。當時繆爾已六十五歲,羅斯福四十五歲,他們露宿於瑪利波沙巨木群樹下,用松針鋪床,圍著營火暢所欲言。羅斯福總統讚嘆那些巨杉猶如成排的教堂,比他見過的任何人為建築都還要宏偉而美麗。 第二天他們騎驢來到今日的冰河高崗上(Glacier Point),羅斯福讚嘆道:「真是漂亮啊!我如何都不能錯過這般美景……」當晚在哨兵圓頂山紮營,半夜風雪突襲,翌日醒來發現睡袋上積雪十餘公分厚,絲毫不減兩人遊興。第三天他們在新娘面紗瀑布附近草原紮營,三天三夜朝夕相處,繆爾充分闡述荒野保護之重要與必要。羅斯福總統接下來幾年將保育理念化為具體行動,簽署成立了五座國家公園、十八座國家紀念地(National Monuments)、五十五處國家野鳥與野生動物保育區(National Bird Sanctuaries and Wildlife Refuges),還有一百五十個國家森林區(National Forests),不能說沒有受到繆爾直接的影響。 如今我終於明白了,繆爾被冠上「國家公園之父」,因為他被公認為美國最具聲望、最具影響力的自然學者與保育先驅。他終生致力保育,美國第二座、第三座、第四座國家公園皆由他力促而成。他在一八九二年創辦的山岳社,早已成為美國最大環保團體之一,從創社的二十七名成員,茁壯至今已逾兩百四十萬社員遍布各地,仍不斷為山林盡心,為捍衛荒野而努力。 繆爾過世時,老羅斯福總統曾如此追悼: 「他具有不屈不撓的靈魂。不僅因為他的書令人欣喜……他還是一位能夠為他所關切的主題奉獻一生,並影響當代思想與行動的人。他是一個偉大人物,影響了加州及整個國家的思潮,讓那些偉大的自然景象能被永久保存……今後的世世代代,都要感謝約翰.繆爾。」 在一九八○年代加州歷史學會(California Historical Society)曾舉辦一項問卷調查,發現繆爾被認為是加州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人物之一。一九八八年,正值繆爾一百五十周年誕辰紀念,由國會通過立法並由雷根總統宣布,訂定每年四月二十一日為「約翰繆爾節」(John Muir Day),以紀念這位國家公園之父,在美國自然保育史上的深鉅貢獻。 (摘自《金色加利福尼亞共和國》,大塊文化出版) 前一篇文章 出家心情 遍參 下一篇文章 靈性照顧 四道人生──道謝、道歉、道愛、道別 之後呢? 熱門新聞 01退休之後2025.05.0102【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6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7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8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9【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10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迷說悟 4-32025.05.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投向媒體】避免更多受害者【畫中有話】具象化我的內心世界【一舉兩得】功利性步行【此情此景】茉莉花【愛與犧牲】犧牲的媽媽 愧疚的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