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感謝台灣同胞賜予我第二次生命。」這是湖南籍白血病患者譚科幾天來說得最多的一句話。上周深夜,輾轉台灣、香港及長沙三地,經過近十個小時運回的台灣同胞造血幹細胞順利輸入他的體內,帶著海峽彼岸的祝福,生命開始新的延續。
今年三十三歲的譚科是去年九月在長沙湘雅醫院被診斷患有慢性白血病。這種病唯一的根治辦法就是進行造血幹細胞移植,但譚科父親患有肺結核,母親和姐姐也不是理想的捐獻者,在中華骨髓庫二十五萬多現庫存的捐獻者資料中,也沒找到與譚科相匹配者。
讓家人和院方出乎意料的是,今年三月,台灣慈濟骨髓庫竟一舉配對成功,這讓陷入絕境的譚科感慨萬千,慶幸兩岸的血肉有了牽連。為了盡快進行造血幹細胞輸入,院方以最快的速度進行一切事宜。由於台灣慈濟骨髓庫的工作人員赴大陸手續繁瑣,主治醫生徐雅倩全權承擔起了兩岸「愛心接力」的使命。
徐雅倩帶著造血幹細胞從花蓮到台北,再轉機香港飛長沙,全程花費了近十個小時。當造血幹細胞順利運回,儘管一路輾轉,完成使命的徐雅倩喜悅之情勝於疲憊。「真的要感謝台灣同胞給予的幫助,本來在台北機場出了點事故,沒能趕上辦登機手續。但是,當我向他們說明情況後,他們便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協調,特別為我挪出了一個座位。」
二百四十六毫升造血幹細胞在無數人的共同關注下緩緩滴入譚科體內。妻子、女兒、親屬、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共同見證了這感人的一刻。這是湘台兩地間的首例造血幹細胞移植,無疑將永遠記入史冊。
雖然是素昧平生,但譚科從此和海峽彼岸那位不知名的台灣同胞結下了永遠的情誼。妻子周瓊艷看著丈夫的生命重燃希望,激動得流下眼淚:「感謝台灣同胞,感謝給予幫助的所有人,救命之恩是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
捐獻者沒有留下姓名,當徐雅倩將捐獻者的賀卡親手交給周瓊艷時,周瓊艷撫摸著賀卡,讀起了卡片上印著的祝福話語:「心安即是福,能做即是福,歡喜即是福,心真即是福,祝早日康復」。
一張薄薄的賀卡,已經牽起了兩岸間無法割斷的一份情緣。周瓊艷希望,丈夫能早日康復,有朝一日一同去台灣感謝救命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