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天氣溼冷,又進入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不少人常感到下肢冰冷,但若走路不久即感到肌肉痠痛「鐵腿」,休息又好轉的狀況,恐是周邊血管疾病上身。醫師指出,周邊血管疾病好發於三高族群與吸菸者,若是忽視,罹患嚴重腦中風或心肌梗塞機率較高。
心臟內科名醫、馬偕醫院副院長葉宏一指出,冬天氣溫驟降是心血管疾病發生的旺季,血管病變阻塞或狹窄發生在冠狀動脈,導致心肌缺氧壞死,就是心肌梗塞,若發生在頸動脈,即可能發生腦中風;若雙腿下肢的血管病變,腿部肌肉組織因而缺氧,就是周邊血管阻塞疾病。
葉宏一說,周邊血管疾病與動脈粥狀硬化一樣,最容易發生在三高慢性病、肥胖族群,特別是糖尿病與吸菸癮君子最容易發生周邊血管疾病,症狀除了下肢冰冷外,最明顯特徵是走路容易痠麻「鐵腿」,必須坐下休息才能繼續走。
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治醫師王宗道指出,周邊血管阻塞會使走路痠麻,隨著病情嚴重可能連坐著都會痠麻,傷口不易癒合甚至變黑壞死。治療方面,一般可用藥避免惡化,若症狀較嚴重必須做導管介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