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台南報導】成功大學歷史系昨天舉行「遇見伊斯蘭」特展,除介紹信仰由來,更展出難得一見的《古蘭經》書法、傳統服飾等文物,引領觀者不只從宗教出發認識伊斯蘭信仰,更進一步從生活、文化等面向,了解穆斯林如何將信仰融入日常起居中。
成大歷史系系主任翁嘉聲表示,台灣穆斯林人口比例雖不高,但許多跨海來台的外籍移工都是虔誠穆斯林,大家生活在同一塊土地上,有必要透過了解伊斯蘭文化來增進認識、化解歧見。
特展特別從信仰、文化、服飾、藝術、建築等面向切入,展出念珠、戒衣、《古蘭經》手抄本、經文書法等難得一見的珍貴文物,就連穆斯林生活起居所用的咖啡壺等器皿也能看得到,讓人走進「遇見伊斯蘭」特展展館,就立即感受濃濃中東風情。
成大歷史系副教授林長寬鑽研伊斯蘭歷史達三十幾年,他表示,伊斯蘭是從阿拉伯文「Islam」翻譯而來,意旨服從真神阿拉旨意。
伊斯蘭本身是一種信仰與文明體系,也是穆斯林的「生活之道」,許多人常把Islam翻譯成「伊斯蘭教」或「回教」,這其實是窄化了Islam的定義;林長寬強調,認識伊斯蘭不能只從宗教角度來切入,應透過穆斯林的文化與生活方式全面理解,才不會以偏概全。
「遇見伊斯蘭」特展即日起在成大光復校區歷史文物館展出,展至三月十二日。為讓民眾多元認識伊斯蘭內涵,成大表示,除特展外,還另外規畫多場活動介紹中東飲食、伊斯蘭書法藝術以及中東音樂舞蹈等文化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