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意外過世 飼主病態性哀慟

陳玲芳 |2017.01.12
1311觀看次
字級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一名三十五歲單身男子,有隻養了近六年的柴犬意外出車禍全身癱瘓,不得已決定安樂死。男子事後自認是「害死愛犬的劊子手」,陷入重度憂鬱,暴瘦十公斤,甚至產生自殺念頭;經家人陪同就醫,確診為「病態性哀慟」。精神科臨床發現,由於視「毛小孩」為至親,導致類似求診個案,近年來約多出三成。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表示,飼主與寵物的親密關係及依賴性愈來愈深,寵物扮演的角色已不亞於家人或伴侶關係,因此面對寵物過世,如同親密家族成員或配偶死亡,出現哀慟反應是正常的,大都可在三個月內逐漸恢復。

「病態性哀慟」患者,若沒有妥善處理,會造成心理危機。他採「心理諮商」方式治療,處理患者不當的自責情緒及罪惡感,導引其正面思考,同時搭配藥物改善焦慮、失眠症狀,幫助患者穩定心情,待創傷平復後再導入正常的哀慟反應,使其早日恢復原本的生活。

書田診所精神科主治醫師江漢光表示,少部分人較神經質、敏感,連種植的花草植物枯萎,也會嚎啕大哭,悲傷到無法工作。一般飼主面對寵物死亡無法承受哀痛時,大都抱持「我不要再養了」心境,但自信心較低、情緒依存度較高、人際關係較差的人來說,就可能引憂鬱、焦慮,甚至是「病態性哀慟」。

楊聰財表示,適當的哀慟反應,加上親友的鼓勵支持,有助於飼主重整心情,順利從傷痛中走出面對新人生;但如果悲傷持續太久,可能引發嚴重的憂鬱症、創傷後壓力症,就必須向專業醫師求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